约4600字。
《蜀道难》教学实录
浙江上虞丰惠中学 小刘
时间7月8日8:00——8:45
执教: 刘建松 记录:马秀芝
班级:上虞丰惠中学高二(1)班
暑期补课,战高温,迎酷暑,意气奋发,斗志昂扬。打倒一切拦路虎,从胜利走向胜利。早自修已充分预习了《蜀道难》,基本能熟读成诵,本人有信心一节课解决战斗。
师:20世纪美国旅行家泰鲁。保罗在《游历中国》一书中断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公元2006年七月三日22时20分,随着一声汽笛声长鸣,钢铁巨龙穿过昆仑山,翻越唐古拉,骄傲地腾越在世界屋脊之上,青藏线的贯通,让对中国人持怀疑论的洋大人们收回了他们的成见,如果历史真的有轮回,还有一位具有诗坛统治力的大人物也会大跌眼镜。Who?(生笑)
生(齐答):李白。
师:怎么都知道?
生(1):李白写过《署道难》,其实青藏线才是难上加难。
师:你是这样认为的吗?
生(1):可能在唐朝,生产力比较低,进入四川比现在进入西藏还难。
师:你很有政治辨证思想。这种想法李白是通过怎样的诗句来表达的?
生(齐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谁上过青天(生笑)就这一句?
生(齐答):出现了三次。也差不多嘛。
师:是差不多,我们品味品味诗仙要表达情感是一样的吗?我们不妨把这三句来念一念。(生笑着念)《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首席代表作,从内容看,此诗应是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李白是感情极其丰富的男人,诗人天性就是漂泊,一看到月亮,就——
生(齐答):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朋友要离开时,诗仙也动了人间真情,送出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生(齐答):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好。友人的白帆消失了,李白还在远望。一腔友情,随一片白帆远去;无限神往,与一江春水合流。真可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今天,离别的钟声又敲响了,诗仙又要送别友人,这次目的地是四川,太白作《蜀道难》送之,意欲何为?
生(2):想表达离别之痛。
生(3):我想是对友人的祝福。
生(4):可能是不向让朋友走,走了会伤心,会孤单。
师:同学们,你们的意思归纳起来就是两种,一是嘱咐和祝福。二是劝阻和挽留。到底哪一种更帖切呢?或者说还有第三者?(生笑)我们不妨从文本如手,抽筋剥皮的学习(生笑)大声的厚颜无耻的朗读《蜀道难》,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