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00字。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吴淞中学·林叶
[教学思想]
1、民主:师生关系应是伙伴关系、合作关系,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课文)平等对话。在教授本课的过程中,尽量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
2、科学: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通过符合学生求知欲望、阅读心理、知识背景的巧妙引导,让学生自己感悟作品;而引导的线索,是学生对课文质疑(这是学生主动钻研的思想火花),围绕学生所提的一个个问题展开研讨,从而把学生的阅读欣赏引向作品的深处,也引向学生心灵的深处。
3、个性:尊重学生的心灵舒展和精神自由,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倡学生展开思想碰撞,鼓励学生发表富有创造性的观点或看法。努力使整个阅读教学课堂具有一种开放性的学术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共同的提高也有不同的收获。
另外,要力图避免对一些语言现象进行孤立的烦琐分析考证,而追求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冲撞、思想的魅力和人格的感染。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其结构特和语言风格。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这篇悼词中饱含的对马克思的悲痛悼念、赞赏崇敬的深沉感情;认识作者在这篇悼词中高度概括的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与战斗精神(开启思想闸门,进行人格熏陶)。
[重点难点]
通过对课文结构的把握和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的首句和尾句,仅从这两句中就已能感受到这部著作撼人心魄的力量。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英国伦敦问世。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出生证。它篇幅不大,中文版只有二万五千字,但其威力却犹如精神原子弹,一经出版就震撼了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由此获得了翻身解放的思想武器。真理的阳光是挡不住的。150年来,《共产党宣言》已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印刷1000多次,传遍全世界,被公认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社会政治文献。
二、作家作品:
1、卡尔·马克思(1818-1883):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