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20个字。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刍议
内乡夏馆初中 薛金肖
近几年来,时常从各种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消息:某某老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或是采用暴力教学,许多孩子仅仅因为一点点轻微的过失就遭受到恶劣而又残暴的惩罚:安徽小学生张某上课讲话而被老师用教鞭击断牙齿;北京一小学生被体育老师认为不听话,令全班同学扇其耳光;陕西省华阴市黄河机械厂小学1998年度优秀教师崔叶敏在偷10元钱的学生王某脸上刺了个“贼”字;有剪断幼儿手指的,有用火钳烫伤学生的,更有甚者有逼得男学生离校流浪而犯罪的,女学生离校流浪而被拐卖……,这些都可理解为是“恨铁不成钢”所致。可更严重的是竟发展到教师本人伤害自己:陕西省一位年仅25岁的女教师服毒自杀前留下的遗书这样写到:“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没有教好学生,误人子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江苏省某城市一名30多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提问,竟然自杀身亡……。诸如此类的事情,已时有发生,近几年来更有上升的趋势,当我们在指责和惋惜的时候,同时也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到底是什么导致出现这些不健康心理状态呢?
笔者认为,紧张的工作节奏、繁重的工作量,来自方方面面的高期待所导致的压力,使得老师的心理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在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无奈的升学率:永远的绳索。
升学率始终是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看升学率,校长向教师要升学率,家长更在乎学校的升学率,来自以上三方面的压力始终落在教师的身上。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当然要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奖惩条例,其责任人还是教师,加上家长对教师种种评价的推波助澜,教师只有在这根无形绳索的束缚下,玩命地工作。
2.体力上过于辛苦:不堪重负。
前不久,《上海教育》登载了某中学初三语文教师、年级组长张老师某星期一的工作安排:6:00起床,7:00到校,然后检查初三学生的早操、早读。完成两节课的教学任务后,参加年级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