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40字。
关注“实话实说”背后的声音
——警惕学生作文中折射出的负面情感
案例产生背景:
近年来,中学作文教学之路,所受争议颇多。为了获取高分,一批又一批的中学生含着“柔顺的眼色”落入了“迎合写作”的陷阱:迎合家长、老师、考官、社会主流文化等的意志,说大话、套话、空话、假话、废话。鉴于此,社会呼唤并期盼看到一种真诚、率性、自然的作文,即“将自己真心的话发表出来”,“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打动别人”,强调中学生的作文应该“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部分学生以张扬个性、表现自我为噱头,在作文中发出了另一种“真实的声音”,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警惕。
案例关注:
周四下午的数学课学校临时通知我去代课,因为来不及备课,我只好随手拿了一本杂志用其中一个故事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文续写题目,想让学生先在课堂进行一次口头作文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课后整理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所给材料的内容是:
多年前的一天傍晚,一对夫妇打算到纽约一个朋友家做客。空中雨雪纷纷,匆匆赶到朋友家时,就着灯光,丈夫注意到一辆汽车从围栏边往里开,正准备倒车进入车位。突然,对面另一辆汽车从后面快速赶上来,蛇行急转弯抢先一步占了停车位。
“这可不怎么光明正大。”丈夫这样想着,他的妻子先一步进到朋友的房子里去了。丈夫则上前对那个穿工装服的司机说:“这个停车位是属于那位先生的。”“少管闲事!”那个司机吼道。“不行,”他据理力争,“你得明白,那人一直等着这个车位哪!”……最后,司机跳出汽车,一把抓住他,把他压到后车厢上,挥舞着岩石般的拳头殴打他。他指望着那个被占车位的先生能帮一把,但那一位却迅速加大油门,逃之夭夭了。那个司机对他又是咆哮,又是恐吓,最后叫他“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