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教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9/29 13:00:1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00字。
《赞美》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赞美》一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痛苦和希望交织的感情。   
2、了解该诗中运用的反复手法并感受反复咏叹中蕴涵的深厚意味。 
3、理解诗中密集而又繁多的意象群以及他们所表达的丰富意义。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对部分疑难诗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祖国”二字,说起“中华民族”这个特定的词,一种特别的情感就会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请你在“祖国”二字前面加上定语。 
伟大的、历史悠久的、人口众多的、地大物博的、苦难深重的,走向现代化的 
在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请看一位诗人怎样抒发他对祖国和人民的赞美。 
二、作者和背景介绍 
穆旦,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一九三五年入北京清华大学,抗战爆发以后随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共同迁往云南昆明。一九四二年,毅然随军远征缅甸。他走了很远的路,也看到了很多的苦难,这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赏析诗歌 
(一)现在,我们就以诗人的眼为眼,看看在流亡的途中目睹到的祖国面貌。 
朗读第一节,思考:1、作者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他心目中的祖国? 
提示:连绵起伏的山峦,密密麻麻的村庄,风光美丽的河流、草原和古朴动听的鸡鸣、狗吠;又有野草茫茫,风沙干燥,暗云低压和流水呜咽;还有荒凉而贫脊的土地,忧郁而黑暗的森林和悄然远逝的年代。 
朗读这些诗句,你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怎样的感情? 
提示:这些意象的铺陈排列,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土地的辽阔,人民的苦难和历史的悠久,给人的印象是既开阔苍茫,又沉重压抑。作者对祖国既爱又怨。 
2、从这一节中,我们不但可以看见祖国大地的辽阔苍茫、历史的悠久与沉重,也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请找出描绘人民生存状态的诗句。 
提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故事层出不穷地发生,灾难铺天盖地地袭来,天空中没有展翅高飞、昂首放歌的雄鹰,大地上没有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爱情,人们“爬行”在遥远的天际,灰头土面,忍辱负重,从古代走来,艰难而缓慢地行进在现代。 
“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向我们展示的是被苦难折磨的、忍辱负重的人民。 
3、“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他们的眼睛缘何干枯,又在期待着怎样的热泪? 
提示:是因灾难痛苦而泣泪成血,还是因苦苦期盼而无因无果?是因瘦弱老迈而目断神枯,还是因生活赤贫而满目枯干? 
也许是饥饿期待温饱,也许是动乱期待和平;也许是在黑暗中期待光明,也许是在苦难中期待幸福……总之,一双干枯的眼睛和一份执着的期待浓缩了人生的无限沧桑和民族的沉痛记忆。在这双眼睛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孜孜以求,苦苦期盼的力量,一种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力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