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案1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0/2 16:37: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780个字。
中学课时计划
(总第   时)
年级 初 二            科目  语 文          时间   2006                 主备人              
课    题七律 长征课型新授课时1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
采用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培养学生学会艺术的概括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教学难点
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设想
教法学法
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教学手记:
第一教时
一、 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wēi yí ) 磅礴(páng bó ) 岷山(mín )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二、导入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借助多媒体播放红军长征的录像,教师介绍长征的历史事实,并让学生哲学歌曲《七律 长征》,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 
三、听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学生朗读诗歌之后,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其中的一句诗,并说说理由。
四、学习新课 
1、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讨论交流后,明确: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