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30个字。
营造诗意的课堂
语文课就应该像一首诗!所谓“诗”,是指课堂上师生互动产生的绽放、闪光,乃至激荡。教者要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入情入境的诗意,作为语文课精致的美学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 当我们能以诗的心情对待学习,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加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日臻完满的生活。当我们在生活中充分享受这些东西时,那不就是一种诗意的生活吗?那么这种学习也就变成了诗意的学习。
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营造这种诗意的课堂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考虑汉语的文字特点”,“尤其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汉语是一种意合性的文字,汉语文化是意合性文化,它的特点在于重视心灵的体验和“悟”,在心灵的体验中,在“悟”中直接把握事物的意义。离开体验,离开悟,就背离了汉语的特点。我认为教师应以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串起了体验阅读的心智活动。即让学生浸润感悟,为他们展示各不相同的才华和获得的自创成果创造条件,把易于枯燥和落套的学词、读文,搞得生趣盎然,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
一、强化情境创设,诱学生想读。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积极地探索文本的蕴藏。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堂课要在一定程度上就体现这个“活”字。所以老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入迷入痴的情境,一种令其学而不厌的气氛,一种使之随着课文内容的波澜而产生的如歌如吟的感情流动。我在教授《看云识天气》一课时,先让学生在《踏浪》这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一组美丽的云的图片,在美的情境中再吟咏有关云的古诗词,加之教师绘声绘色的范读,并要求学生边听边在脑海中把语言幻化成电影画面,使得学生“入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