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10个字。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思考
——关于《散步》网络课反思
如皋市郭园中学 薛松建 13646198072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散步》网络课案的教学设计是基于近几年来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的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而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的一种学习理论,它是在早期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等人的认知学习理论上发展起来的。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在他的《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文中又作了详细阐述。
建构主义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观,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它对教师与学生的作用有了重新的定位。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基于上述认识,对《散步》课案的设计,笔者尝试实行了“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网络课案概述
笔者引导学生学习《散步》一课,是通过由12个Web页面及一个学习论坛组成的专题学习网站进行了。在这12个Web中,我给学生聚集了有关《散步》的文本、动画、图片、音频、视频等在内的丰富多彩的内容。我利用局域网架设了本地服务器,让学生自由浏览。同时,我又辅以“联想传奇”电子教室控制系统,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研究性学习,围绕我设计好的问题进行探索讨论。在一节课时间内,我们完成了传统教学要花两节课的教学任务。这次的尝试,真正让我和学生感受到了网络环境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的变化。
《散步》网络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1、利用网上资源的丰富性,完善了文本的知识组成。
要学生在教材单一的文本资料中去感知《散步》所带来的浓浓情意,进而想有一个情感建构,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语文教学要花一定时间对写作背景等内容进行梳理,方能有助于学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