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00字。万州高级中学教学实施方案
教师姓名 范心荃 教研组 语文 № 第一课时
授课班级 级 班 年 月 日
课题 《离骚》
教学目标 1、了解“楚辞”及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感知屈原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楚辞”及《离骚》2、疏通语句,把握诵读节拍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的比喻,体会其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方法 讲析 合作与探究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
教具(资料) 多媒体
板书设计 一、 屈原及他的《离骚》二、 “楚辞”简介三、 诵读、正音四、 重点词句理解,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作 业 熟读诗歌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二、 屈原及《离骚》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出身于楚国贵族,学识渊博,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将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文学家拉伯雷、古巴作家和民族运动领袖何塞·马蒂 )之一,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二说均可通。全诗抒写诗人的身世、政治思想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在情理之中。三、 关于“楚辞”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尤其应注意到诗中所大量使用的虚词“兮”,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标志。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