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言积累和运用常见题型及示例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初中语言积累和运用常见题型及示例
第一部分 语言的积累
一、语音与汉字题
学习指导:
《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中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初中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1、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目的是为了避免误读。误读的原因主要有:①多音字误读。常用字中二三百个多音字,要了解这类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例如“塞”,作“塞了”讲时,读成“sāi”;作“边塞”讲时,读成“sài” ;作“堵塞”讲时,读成“sè”。②形声字误读。形声字的“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声旁”确定读音了,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如“畸”,读“jī”,不读“qí”;有的韵母发生了变化,如“抨”,读“pēng”,不读“pīng”;有的声母、韵母全部发生了变化,如“绽”,读“zhàn”,不读“dìng”。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变化,仍然按照“声旁”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③形近字的误读。如很容易将“已、己、巳”“戊、戍、戌、戎、戒”“徒、徙、陡”混淆而误读。
要应对语音这一关,就要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1)注意平时的积累。要立足平时,立足所学的每一篇课文,阅读的每一篇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没有把握读准的字,要勤查词典。日积月累,误读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2)定期检查巩固。为了防止遗忘,对一些易混淆的字音,尤其要引起重视。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巩固,也可通过同学间的相互检查共同提高。
(3)提高复习实效。字不离词,字音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词语环境。要把字音、字义和词语的运用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2、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汉字的字形要靠日积月累,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都要做有心人,遇到不认识的或拿不准的字,一定不要随便放过,要勤查字典,积累多了,出错也就少了。
(2)要将汉字的字形与它的音和义结合起来识记,这样比死记硬背掌握要轻松得多,记得也要牢固。
第一,要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音形义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从三者的对应关系入手,根据现代汉字的字音和字义,正确识别它的字形。如“弛”与“驰”,读音虽然相同,字形也相近,但意思不同,“弛”是“松开,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