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40字。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和对策
国云平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版)中,提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到课程的目标,从教学建议到评价建议都体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是机械的接受,而是动手解读,主动尝试体验,积极探究的取向。这一理念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平等互动的对话过程,要强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应成为知识型的主持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热情,把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一种成功感和一份自信心。面对这样的形势,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就成为一种不错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一、在实际的教学中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却有不少教师对学习小组讨论学习产生误解,将这种教学方式等同于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作为衡量新课程教学与传统型课程的标准,认为课堂教学中若没有小组讨论,就违背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小组成了摆设,往往教师一声令下,下面就开始了讨论。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1、分工不明确,导致讨论吃大锅饭,往往还是那一个或两个的人在说。
因为对小组成员应担负的角色也没有定位,缺乏明确的分工。学生不知道怎样讨论,以为只要说了话就算是讨论了,表面上看来非常有课堂气氛,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为讨论而讨论,难得深入。而我们每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的传授都有一定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