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语文谈谈二测后的心理问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结合语文学科谈谈学生二测后的心理问题
河南省实验中学 张胜
随着高考的临近,高考前的二次质量测试也渐渐地提上了日程。连年的高三语文教学,使我最担心的依然是二测后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第三次质量测试,是高考前最后一次正规模拟测试,其成绩的高低历来对学生的心理影响较大。由此带来的心理问题解决得好坏,会直接对下一节段冲刺训练的效果以及高考产生重要的影响。
高考的序幕在渐渐拉开,我们不能不做好一切应对的准备。
每次考试,对于语文,总是几人欢喜几人愁,这在高考前夕出现这种情况,的确是一件破坏心理平衡的严重事件。这虽是一种历年来常有的现象,但是,相当一部分同学还是都果不其然地出现过度焦虑、担忧以及缺少自信等心理现象,许多同学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过度焦虑,常常做出一些不合常规的举动,本文试对此给予心理上的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种现象:分外地“阿Q”起来
经过与学生的不断交流,我发现越是大型的考试,越是有人“阿Q”得很。比如,自己考得越差,错得越多,却越是傻高兴。专和别人比谁错得多,错得多俨然成了一种荣耀,说笑得就越是历害,如有些同学对话:“你前面错了几题呀?” “我错了7题。”“哈哈,你只错了7个呀,我错了10个呢。”都分外地“阿Q”起来,大有一种玩世不恭、破罐儿破摔的豪气或败家子气。这说起来很荒唐,其实,内心的过度焦虑和逐渐胀大的自卑,才是这一部分同学言行异常起来的根本原因。本想掩饰,却欲盖弥彰罢了。但这样的言语在教室里泛滥,很容易使一部分同学,觉得自己班班风浮躁,缺乏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降低了自己的学习信心,甚致觉得,到如今还是这样,大势已定,再下劲也不会顶多大用,这就更可怕了。
第二种现象:将自卑暴露无遗
有一部分同学考差了,就毫不掩饰,干脆发起愁来,总是愁眉不展,欲哭无泪,思前想后,觉得自己是个窝囊废。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