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00字。
用好电化技术 深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蓬莱第二中学 王昆仑
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语文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手段。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语文新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政治性,语文课程通过运用中国语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第二是实践性,语文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通过实践锻炼的环节提高学生的素养;第三是综合性,语文课程通过综合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而多媒体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工具,恰恰具备了帮助实现新课程理念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语文教学,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逼真、活泼,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
一、 多媒体教学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我们知道,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吸收信息,而这些,大脑起决定性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在结构上几乎分为结构相等的左右两个部分,“大体说来,大脑左半部分主要起处理语言、逻辑、数学和次序的作用,即所谓的学术学习部分。大脑右半部分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像和幻想,即所谓的创造性活动”。大脑的这两个部分“将抽象的、整体的图像与具体的、逻辑的信息连接起来”(《学习的革命》)。不可否认,教学中,严密的理性分析有助于左脑的发挥,然而,长期下去,右脑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忽视。所以,我们应该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那些直观的、形象的、活动的而又带有思辨的现代化媒体引入教学,充分发挥右脑的功能,通过直接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同时开发学生左右脑的功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的初步尝试
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其中更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描写山川景物等自然风光,抒发作者的赞颂之情;有的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反映社会的风貌,从而激发人们的同情、赞美或憎恶。文学作品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美的对象,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感知、体验、欣赏、鉴别作品的情感和艺术形象,使其语言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步提高。
任何作品都离不开语言。文学语言具有独特的特点,即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含蓄性。优秀的作家,正是通过对声、色、形、情等方面的描绘,来感染读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