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06-2007学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语文预测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1/21 10:59:3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5000字。一个走遍全国的知名语文特级教师花费了近一个月的心血,独创的精品。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新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广东卷
预     测     题    

Ⅰ卷  (阅读68分)
甲  必考题(50分)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3题。
“弋不射宿”的生态资源节用观
任 俊 华
孔子有“乐山乐水”的生态伦理情怀,因而他对山中的鸟、水中的鱼都能持一种节用态度,反对滥捕乱杀。《论语·述而第七》记录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即孔子捕鱼用钓竿而不用网,用带生丝的箭射鸟却不射杀巢宿的鸟。这里揭示了孔子的生态资源节用观。
我们知道,孔子生活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那时的中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相当丰富的,老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捕鱼狩猎是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因此孔子去河边钓鱼和山上射鸟正是参加劳动、维持基本生活的表现,不存在今天意义上的捕杀野生动物问题。
为什么孔子主张用竹竿钓鱼不用绳网捕鱼,用带生丝的箭射鸟却不射杀巢宿的鸟?这是因为用绳网捕鱼可对鱼儿一网打尽,无论大小;射杀巢宿的鸟也会大大小小一巢打尽。这样一来就破坏了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既会造成资源枯竭,也会阻塞老百姓的靠捕鱼狩猎为生的生存之道,是一种不仁的行径,所以孔子加以反对。当然,这种生态资源节用观也体现了孔子“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第一》)——为了大多数人的生存利益而反对毁灭野生资源的生态伦理思想和对可再生资源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发展战略思想。
孔子的节用观是跟儒家“爱人”、“惠民”的政治伦理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儒家主张统治者以德治国必须具备的道德观念。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第一》)即治理千乘之国,必须严肃对待,诚信无欺,节用资源,爱护众人,用工不违农时(这里,“人”与“民”并用,前者泛指,后者专指,并非“人”就一定指“大人”,不然何必不直接讲“爱大人”呢?至于“民”与“时”即农时并用,显然专指农民)。可见,敬事、诚信、节用、爱人都是同一个层次的道德范畴,是对统治者的道德行为规范。孔子还把“君子惠而不费”(《论语·尧曰第二十》)即君子给人民好处自己却节用而不浪费,作为“五美”(五种美德)之首,这表面上是对君子而言,实际上也是对统治者的道德要求。
         (节选自《敬畏天命与生态伦理——孔丘的生态伦理思想新探》)
1.下面对中国哲学“人·民”概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人”是泛指,并非“人”就一定指“大人”,不然就直接讲“爱大人”了。
B. 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可见,“人”与“民”是有区别的。
C. “民”是专指,显然专指从事农耕的农民,因为它与“时”(农时)联系对举。
D. 孔子把“君子惠而不费”即君子给人民好处自己却节用而不浪费,作为“五美”(五种美德)之首,这表明他已经有“人民”这个概念了。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揭示了孔子的生态资源节用观,否则会破坏了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使资源枯竭。
B.“泛爱众而亲仁”,反映了我国原始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发展战略思想,足见孔子有远见卓识。
C. 春秋时代,老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孔子反对滥捕乱杀,是因为“乐山乐水”的生态伦理情怀,使他对山中的鸟、水中的鱼都能持一种关爱的态度。
D. 孔子的“君子惠而不费”,表面上是对君子的行为要求和肯定,实质上又是对统治者的道德要求与期盼。
3.对儒家“爱人”、“惠民”的政治伦理思想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 儒家“爱人”、“惠民”的政治伦理思想,就是让老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捕鱼狩猎,维持基本生活。
B. 儒家“爱人”、“惠民”的政治伦理思想,即“泛爱众而亲仁”,也就是“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C. 儒家“爱人”、“惠民”的政治伦理思想,换句话说就是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伦理情怀。
D. 儒家“爱人”、“惠民”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儒家以德治国的主张,是统治者必须具备的道德观念。
E.儒家“爱人”、“惠民”的政治伦理思想,也就是我们今天主张的民主思想和悲天悯人人文意识的源头。
4.作者在文题和第1节中指出“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是孔子生态资源节用观的反映,后文(选文结尾)又说是对统治者的道德要求,这两者是怎样的联系?请结合原文内容试简要分析概括(不超过130字)。(5分)
答: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㈠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诤”)之,及留侯策(计策),太子得毋废。
……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永巷令)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