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60字。
《比较语文教学研究》作业
港台及美国的“素质教育”与我国内地语文教育之比较谈
贺登川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0级教育硕士 甘肃 兰州 734000)
现在很多人都有这么一种观念,即西方的或者说美国的教育比中国的强。比如说,学生都争着想出国深造,在大陆的课堂里只有教师的满堂灌,而美国的课堂则充满质疑和辩论、显得生动活泼等。有人甚至撰文认为港台及美国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概念用在这些地区及国家是否恰当?)现结合中国语文教育的现状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求较于大方之家。
有的人认为,中国内地的学生所受的教育只是知识,死的知识,缺乏想象力、缺乏创造性,也不提问题。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美术课上,学生们埋头画圆西瓜,其中一个学生画的是方西瓜。老师问:"西瓜怎么是方的呢?"学生回答:"便于运输。"老师当即给了满分,并当场表扬这个学生富有创造性。(实际上日本就研种出方西瓜)我们的作文课上,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幼儿园小朋友回答是"气球"、"太阳"、"飞碟"等,答案丰富多彩。经过十多年的教育,同样的问题你再问大学生,回答可能就只是"圆"了。学校里吸收了一类缺乏想象力的人从事教学工作,怎能教出富有创造精神的学生呢?在美国,学生非常喜欢问问题,有时问的问题是很有意思的。有时候他们根本就没听清楚什么东西就开始问问题。不过不管怎么样,凭印象式的观察,说美国学生喜欢问问题是对的。有时,教师会将课堂营造成“剧场”。对一篇文学作品,不能只是老师一个人讲,而是与学生交流。一个人讲与交流,是很不相同的。一个是单向的,一个是双向的。就像看电影和看话剧。看电影时,观众在与演员交流,演员也在与观众交流。电影的创造是一次性的,而话剧,每一场都是一次新的创造。在课堂上,学生对老师的讲授作出反应,老师也对学生的反应作出反应。学生对老师的课喜欢还是不喜欢、感兴趣还是不感兴趣、懂还是不懂,都挂在他们的脸上,写在他们的眼神中。老师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作出调节。学生在听老师课的同时,你也在读他们的眼神。什么该多讲一点,什么该少讲一点。什么东西这么讲不行,什么东西要那么讲。一读他们的眼神就全明白了。因而,“生动”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