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000字。深圳市南头中学语文组青年教师教学论文选编
主编:深圳市南头中学 茹清平(518052)
你也能行 ——例谈探究合作式学习中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关注
深圳南头中学 彭玉娴(518052)
高中新课改已轰轰烈烈地开展一年多了,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等课改理念已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并尽力在平常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实施贯彻。随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提倡,教师们也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合作学习、问题模式学习等方式层出不穷,百花齐放。作为年轻教师,在积极学习与实践新课改精神的过程中,也曾遇到不少的困惑,如听公开课时,常会为学生的精彩表现倾倒,但稍微留意就会发现,回答问题的反复来反复去就是那么几个聪明、活泼的学生;而在课堂实践小组合作式的学习中则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小组学习任务似乎常由那几名少数的学习优秀、擅长表达的学生一手包揽,于是优秀学生在课后积极准备,课上滔滔不绝,不仅收获丰富,各方面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而那些语文成绩不太好或对语文没有兴趣的弱势群体学生则无所事事、沉默寡言、好像与自己无关,可以说收获甚微。课堂似乎由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演变为“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秉着 “为了一切学生”这一新课改的核心思想,即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应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于是如何改善学生的两极分化,如何让弱势群体学生在语文探究合作式的活动中积极参与并由此提高语文素养便成为我直接面对的问题,为此,我苦苦思索过,探求过,并进行过以下实践。
一、 打破常规、尝试多元化探究合作式学习
最常见的探究合作式学习是固定一个小组,有固定的5—6个组员,并选定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为组长,每次活动的时候,便由组长负责与组织,当然除非有人提出要求,发言等活动理所当然也常组长负责了,若是碰上较多懒散的组员,组长几乎全权包揽。这样带来的好处是组织活动方便、快捷、井然有序,带来的负面影响便是大多数组员得不到锻炼,活动成为少数人的活动。为打破这一局面,我决定破除常规的固定小组,首先尝试的方式是让学生自己挑选合作伙伴,因为在一起讨论的同学都是平常熟悉、并有共同话题的同学,于是讨论起来没什么顾忌,放得开,于是不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弱势学生,积极性都高多了,班上讨论的氛围明显热闹许多;其次,组际交流的时候采用抽签式发言,各小组抽签决定发言代表,打破原来优秀生的垄断地位,平常那些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学生此时也不得不紧张起来,私下做好准备,因为代表发言的情况将用来评价该小组完成目标的情况,那么发言不恰当就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组内的成员,而那些成员往往又是自己的好朋友,所以,怎能掉以轻心,另一方面,也使得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当然,小组合作不可能是单一的自己选择伙伴,没有哪一种小组合作形式可以适用于一切学习活动,所以每一次都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学生特点的不同,进行组建动态的合作学习小组,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人际交往等,将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不同类型。如可根据优、中、差生组合,组际实力相当。这种合作方式有利于学生优势互补,学习好的学生对学习困难学生给予帮助。或者使得组内成员学习水平大体相同,组际学习能力悬殊较大。“优-优”合作,更能进行一些挑战性学习,实现跨越式发展。“差-差”合作,每个成员学力相似,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他们得到提高。等等。
二、尽力设计每个组员都能参与的合作探究式学习
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让人厌倦,学生喜欢花样,喜欢学习活动,但如果仅限于少数同学能参与,他们的表情就不由得从惊喜转向失望。于是每次活动,我都考虑能否设计一些每个同学,哪怕是弱势学生都能参与的活动,尽量让每一个同学都公平地得到锻炼与提高。在学习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时,由于长时间浸染在这些远离时代气息的诗词中,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与朗读的投入一天不如一天,为此,我决定设计活动来调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于是,在将要学习李白、杜甫单元的时候,我宣布进行一次朗诵比赛。学生们先是惊奇,接着又黯淡下来,在他们看来,朗诵比赛无非是挑选几名朗诵出色的同学,读一读就完事了。我不动声色,接着宣读比赛规则,全班按竖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