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00个字。
“试卷评讲课”的三重境界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曹步中学 肖英君
随着中考、高考的日益临近,为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做试卷、讲试卷成了课堂的主旋律,目的是以考带教、以考促教、以考补教。但考试只是测量学生一定阶段的学习暂时状况,因而更重要的是考后的讲评,评讲课实际上是一种延伸了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复习课。上好评讲课可以对平时教学起到矫正、巩固、丰富、完善和深化作用,能及时发现和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但在我们的试卷讲评课堂中,学生有时垂头丧气,疲于奔命;有时唉声叹气,云里雾里;有时豁然开朗,点头称是。学生的这些不同表现应该和我们试卷讲评课的策略、方法有着紧密的联系。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在语文复习阶段的试卷讲评课中又何尝不存在这三种境界。
境界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就题讲题
教师讲答案、学生抄答案是最省力、最省时的讲法。这种讲法主要是在教师认为题目比较简单,或者习题多而时间少的情况下采用的,教师报上习题的答案,希望学生在课后自我消化;学生记录答案,等待下次考试前再进行复习。如果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用这个方法也无可非议。但它最大的弊端是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的培养,可以说它是题海战术的产物,表面上争取了时间,但效率低下,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如果学生有答案在手的话,他可能认为自己都会了,而不去听课。因此,应该说只讲答案的讲评是讲评课的最低境界,我们应该尽力避免这种讲法。
有的教师也讲题意、讲方法、讲解题思路,但无法跳出试题本身,没有比较,没有归纳,也就没有举一反三,讲评只停留在浅显层次。这种就题讲题的方法自然就无法触类旁通,形成不了学习解题方法的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