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330个字。
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现状摸底及反思
[内容提要]: 本文从日常语文生活中出现的困惑开始,引发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抽样摸底。汇总、分析摸底数据后,得出农村中学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喜忧,并从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入手提出三点措施:教师细心指导;利用电视阅读;整合各种资源,营造氛围。
[关键词]:课外阅读 摸底 现状反思
摸底背景
新课程已实施两年多,在近几次全市组织的语文考试中终于能看到了一些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试题。在阅读题中增加了个性体念、个性赏析和开放理解的题型,而且增加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因此课外阅读已被广泛重视起来。在书店的供货架上《课程标准》推荐的中学生课外必读书本琳琅满目,很多读本供不应求,就连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手头也准备着2、3本中外名著。这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似乎课外阅读的春天来了。曾有不少同学向我抱怨《朝花夕拾》看不懂,《骆驼祥子》看几页就没兴趣了……有一次测验卷上有一题要求写出一个历史上体现“天时不如地利”或“地利不如人和”的战例,两个班的学生中竟然只有三人能得分;好不容易组织一次辩论赛,学生辩论时口齿伶利却理屈词穷,更不能引经据典,似乎除了一堆死板的课堂知识外已一无所有。学生到底有多少课外阅读量?他们喜欢课外阅读吗?有时间读吗?对怎样的课外读物、怎样的阅读方式感兴趣?怎样让他们更有兴趣读优秀的作品?让我想对农村中学的学生作一次摸底和反思。
摸底方式
用抽样摸底的方式从全校学生中选出样本:七年级34人,来自七(1)班和七(2)班,同一位语文教师;八年级38人,八(3)班和八(4)班32人,八(2)班6人,其中八(3)、八(4)班是我所任教班级;九年级46人,全部来自九(6)班。然后发摸底调查表(附后),在二十分钟内独立完成。所选取样本年级分散有一定代表性,且可以作动态分析。但在同一年级中班级不够分散,任课教师也不分散,再加上摸底对象全部为住校学生,这可能会影响摸底的可信度,但作为引起反思的参考依据已足够。
摸底数据汇总及分析
表一:阅读兴趣
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兴趣表现人数所占比例兴趣表现人数所占比例兴趣表现人数所占比例
喜欢2265%喜欢821%喜欢1737%
较喜欢926%较喜欢1437%较喜欢1022%
有点喜欢39%有点喜欢1334%有点喜欢919%
不喜欢00%不喜欢38%不喜欢1022%
从表中可知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喜欢”或“较喜欢”,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不喜欢”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说明经过初中三年,对课外阅读,学生由“满怀信心”逐渐变得“让人欢喜让人忧”。
表二:阅读目的(多选)
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阅读目的人数比例阅读目的人数比例阅读目的人数比例
增加知识3294%增加知识2874%增加知识3883%
提高语文水平2574%提高语文水平2566%提高语文水平3780%
学会处世515%学会处世1026%学会处世1124%
提高修养1441%提高修养1539%提高修养1635%
调节精神1441%调节精神2053%调节精神2759%
毫无疑问,学生基本上把课外阅读的目的定位于“增加知识”和“提高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