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90个字。本教案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又把能力训练落实到位。
二十七 在太空中理家
兴化沈伦实验学校 周松传
教学要求:1、了解太空生活情况,感受宇航员的乐观、奉献和牺牲精神。
2、领会情况介绍与说理解说相结合的方法。
3、学习准确、严谨、表意缜密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我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故事,今天人类终于实现了飞天梦。宇航员是如何飞向太空的?在太空中又是如何生活?
2、播放有关空间站的图片,老师扼要介绍空间站。
3、1997年1月12日,杰瑞‧M‧利宁杰乘坐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去和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轨道站进行一次历史性的对接。作为俄罗斯宇航员的少数正式同伴之一,他被选中“和平”号上逗留五个月,参加国际空间站基础筹备工作。
那么他在空间站里是如何生活的?我们在他的《在太空中理家》里会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全文扫描:
1、记忆字音字形:
吮吸(shǔn) 拖拽(zhuài) 烧灼(zhuó ) 臀部( tún)
着陆(zhuó) 瞥见(piē ) T 恤( xù ) 胯部(kùa)
搓洗(cuō) 胡茬(chá ) 牙龈(yín) 脊椎(jǐ )
令人作呕(ǒu) 无暇顾及(xiá)
2、默读、圈点,思考、讨论:
在太空中生活与在地球上的生活有何不同?
三、身临其境:
1、从下面的提纲中任选一个,适当展开想象,以宇航员的身份向大家讲述,
既要讲出怎样做,又要讲出为什么这样做。
跑步 沐浴 穿衣 刮胡子
2、学生就跑步这一部分对宇航员进行采访:
⑴为什么要跑步?
⑵他和父亲谈些什么?
⑶绕地球跑步说明了什么?
3、观看有关失重对宇航员生理挑战的短片
四、深度探究:
1、阅读资料:
①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我们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
②2003年2月1日,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由于隔热瓦脱落,在返回途中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