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60个字。
《小石潭记》课堂教学设计
张志谋
一、目的与要求:
1.认读生字,辨认字形,掌握一词多义与词类活用。
2.体会作者通过对小石潭周围景物的描写,透露出的谪居生活的孤凄心情。
3.学习文中借客体表现主体的衬托手法以及实中写虚的写法。
4.学习文章生动的比喻和传神的描写技巧。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实词虚词的落实,景物的描写。
2.难点:作者谪居生活孤凄心情的表达。
三、课堂创新设计:
1.以复习巩固《三峡》《右溪记》引出新课。
2.以介绍作者及其背景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谪居生活的孤独凄清。
3.以示范举例引导学生分类把握字词。
4.以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描写方法。
5.以层层深入的分析方法去挖掘作者表达的谪居生活的凄清。
四、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本文分两个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掌握实词虚词。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方法:提问、讨论、解答、板书)
设计提问:
1.《三峡》描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
2.《右溪记》描与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
二、朗读课文
朗读是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环节,采取的方法与步骤(朗读四部曲)
(1)老师范读:范读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古文的断句,识读字音,掌握重音和语言的抑扬顿挫,把握语感和初步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
(2)学生齐读:在范读的基础上,让差生跟着优生一起尝试着读,体会课文语言和培养自己的语感,提高朗读的能力。
(3)个别点读:点中等学生朗读,及时发现朗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朗读指导,正字音,辨字形,指出易增易减字的地方,纠正重音及停顿不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