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体态语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14 8:35:2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460个字。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体态语
  秦全忠
 [内容提要]:本文立足于专业——语文教学,阐释了什么是体态语,体态语在课堂上运用的积极意义,并分解体态语的几种类型——仪态、眼神、手势和表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处理方法。文中既有前人的理论总结作挈领,也有本人的见闻和教学实践活动的体会等材料,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 教学  语文课堂  体态语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材的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有声语言向学生讲授知识,传递信息,这是一种听觉交流,但若仅此而已,就显得单一、刻板、乏味。因此,为增强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效果,为了调控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听课印象,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授课的同时,必然要伴随着相应的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无声语言的手段,这些就是体态语。
    教态语是一种非语言行为,而非言语行为,是“人体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作为一门学科,它还相当年轻,在我国目前课堂教学中尚未引起重视,还待进一步挖掘。
    非言语行为最先是由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萨皮尔、拉巴尔、埃弗龙等提出的,他们认为:人的体态运动实际上是一些能够加以揭示的密码。后来,伯德惠斯特尔出版了《体态运动导论》,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出现了非言语行为研究的一个高潮,伯氏断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语言交流仅仅表达了我们思想的最少部分:30﹪—50﹪左右;另外,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别斯[注1]通过实验,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信息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以上两个结论都对非言语行为予以充分肯定,说明在人与人之间众多交流途径中,从视觉上获得的信息效果要比从其它途径获得的信息效果好。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正如演员要重视舞台形象一样,教师的讲台形象也是不能忽视的,讲台如舞台,众目睽睽之下,为师者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在向学生传递信息,或者说重一点是“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加里宁语),因为这时学生的眼睛是极为敏感、敏捷和精细的。良好的教态,不仅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教学效果,同时使学生在日常语言、穿着仪表、行为作风直至思想感情等方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