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课时,约3350个字。
《呼兰河传》(节选)
学习目标:
1、品味作品关于童年生活的描写,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2、反复诵读有关片段,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
3、在质疑中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
2、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第一课时
课堂学习:
一、创设情景导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童年》,当你们回忆童年的时候,记忆里或许更多的是老师、粉笔、作业和考试,榕树上的知了总在远远的池塘边呼唤着你,蝴蝶只停在上课时的秋千上引诱着你……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童年却与你们截然不同,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萧红笔下的大花园,去感受什么才是童年的天真烂漫。聆听歌曲和老师的讲述,进入课本。
2用投影介绍作者萧红,了解她的坎坷经历,做到知人论文。诵读投影内容,并作必要的 记录。
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带着问题浏览课文,问题设计如下:
1、文章回忆了哪些人和物?他们分别有些什么特点?
2、作者是用怎样的感情去回忆和描写这些人和物的?
3、读完文章唤起了你哪些联想?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 人物:“我”和爷爷(特点:“我”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爷爷勤劳、慈爱、通达。)
事物:大花园里的蜂子、蝴蝶、蚂蚱花、果、树……(特点:自由而充满活力,充满童趣,洋溢着诗意。)
2、作者感情:喜爱、怀念、向往。
3、羡慕?向往?讨论、交流
三、反复诵读,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引入:大家都还没有忘记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吧!作者把它描绘得如此令人神往,可很多人到了真正的百草园却很失望,觉得事实上百草园没有那么诱人,是鲁迅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同样的,平常的大花园在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