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70字。
兰亭集序
ccm492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掌握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体会行文的巧妙。
2.学习作者正视现实,直抒胸臆,用语朴实清新的文风。
3.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德育目标:
正确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生发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及文体简介。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
一、导语设计
王羲之,我国魏晋时期的书法家,被后人世称为“书圣”。他在书法上成就的出类拔萃,并不能掩盖住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他的《兰亭集序》与他的书法艺术名扬后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兰亭集序》。
二、作者简介
点读注释①,教师略作补充:王羲之,有“书圣”之称,也长于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风格潇洒脱放。他曾一度做官,关怀国事,在政治上曾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后辞官归田,以山水为娱,好服食养性,胸怀旷达,为时人所敬重。
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称“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他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评价为“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三、整体感知
㈠听录音,注意正音。
投影:
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㈡勾划出文中的三处用“俯仰”两字的地方。
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㈢找出与本文体裁有关的语句。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说明《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的经过。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成书的意义。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的超凡之处。
四、分析第一自然段
1.选一学生朗读第1段
2.理清背诵思路
提问:本段共有六句话,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集会的盛况的?
指名学生依次朗读每一句话,然后翻译并且概括出每句话的内容要点。
投影: 时间:“永和……癸丑……暮春……” ①言语真实
地点:“……兰亭……” ②讲信用
目的:“ 修禊事也” ③相信 信任
环境:“此地有……,又有……” 信 ④信物
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 ⑤实在、确实(同“诚”)
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⑥随意、随便
感受:“……信可乐也” ⑦同“伸”
讲析过程中,给学生短暂时间强化记忆,并尝试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