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90个字。
“大量读写,双轨运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阶段性总结
田马二中语文组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的推进,我们加入“语文学习方式变革”课题研究的行列,在实验中探索,在实践中提高,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相促进,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自主钻研与合作探究相渗透的新局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新的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热情。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教师组织的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服务。课堂和课外都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特点。
《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要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自主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平等、融洽、和谐的对话交流过程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
(一)、尊重个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引导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们语文教师转变了角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行为,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点拨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充分质疑问难的时间,充分讨论发言的时间,充分读书的时间。正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构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从学习的“配角”转变为学习的“主角”。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适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争取做到了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哪种的学习内容,都应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学有所悟,悟有所得,得有所感,感有所为。表达与交流课上有“习作期待”、“交际期待”。梳理与探究课上有“创新期待”,名著导读课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阅读期待”,在组织教学时,我们实验的老师主要让学生做了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