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20字。
11神奇的极光
曹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有关“极光”的知识;
2.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3.理清课文层次结构,学习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独立进行信息筛选,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2.掌握巧妙生动的说明文写作方法。
二.学法引导
1.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学生归纳每一部分内容要点,找出全文说明的重点;
2.让学生讨论,体会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学生可以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极光的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热爱自然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2.理解本课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的作用;
难点:
1.引导学生分清层次结构,探求描写和说明的有机结合;
2.如何整体把握、筛选信息。
解决办法:
1.让学生围绕三个小标题自读课文,归纳出每部分的说明要点;
2.跳读法,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融入生动描写和恰当比喻,使文章通俗易懂的说明方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界就和人类相伴而生。头顶上是阴晴雷电,日月星辰;脚下有地震火山,潮涨潮落等等。所有的这些,使人们对自然界的种种现象产生了种种幻想,因而产生了一个一个美丽的传说,如“女娲造人”“雷公电母”等。而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极光的有关内容。
2.背景知识
极光的第一次命名 长期以来,人们谈到“极光”一词的由来,往往归功于法国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加桑迪,因为英国天文学家、数学家哈雷在1716年的一期《哲学学报》上提到加迪在1621年观看描述了一次大的极光并给极光起了名字。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西斯库近年来对“极光”一词的起源作了新的研究,证明这个词最早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的。伽利略和他的学生在1619年出版的一本书中记述了1616年的一次天文观测:“夜空中,北半边天全照亮了,甚至亮到这样的程度,其亮度达到了晨曦最亮的地步,几乎可与太阳比拟。从而使我们可以肯定这是北方的晨曦。”这里,伽利略称极光为“晨曦”,拉丁文即aurora。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学生初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基础知识。
(1)正音
黑魆魆xǖ 萦绕yíng 穹窿qiónglóng 俯瞰kàn
晨曦xī 贮存zhù 瞭望liào 陨落yǔn
(2)积累词语
清幽:(风景)秀丽而幽静。
黑魆魆:形容非常黑暗。
摇曳:摇荡。
晨曦:晨光。
五光十色:比喻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千姿百态:形容多种多样的姿态。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