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14960字。
绵阳市高中2007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全卷150分。第1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第1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4B或5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4B或5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两个错误的一组是
A.档案(dàng) 当年(dàng) 螳臂当车(dāng) 安步当车(dàng)
B.毗邻(bì) 媲美(bì) 麻痹大意(bì) 刚愎自用(bì)
C.掀起(xuān) 鲜见(xuǎn) 恒赫一时(xuǎn) 大事渲染(xuān) 。
D.歼灭(jiān) 僭越(jiàn) 西风东渐(jiān) 科学箴言(jiān)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秀”可算是如今中国社会一大奇观了,媒体上、生活中作秀现象铺天盖地,甚嚣尘上,作秀似乎成为成功的必然之举。
B.每次返校前,父母总要给够一周用的零花钱,可他并不是一个能够从长计议的人,常常不到周四钱就花完了。
C.环境污染曾一度成为某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经过大力的治理,该市现在已是天蓝地白,河清海晏了。
D.潜在的市场价值或立竿见影的商业利益,也许才是驱动这场表演的真正引擎,也许才是这些人参演的真正动力。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近两年的精心编制,系统指导未来五年四川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四川省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即将正式发布。
B.“魅力四川·有奖游”,着意于“以魅力解读四川”、“以奖项刺激参与”,而2007年的“魅力四川·有奖游”又将展示怎样的“魅力”?
C.褐凤蝶被“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为R级保护对象(即数量极少),我国仅在云南、四川两省有个别采集记录。
D.博尔顿出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就好像公牛闯进了瓷器店,现在,公牛终于离开了多边政治的瓷器店。这对世界和美国而言都是一个好消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穆斯林妇女是否应当在公共场合穿遮面长袍,最近成了欧洲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这场讨论也波及到阿拉伯世界。
B.在近日下发的强化成本监审的通知中,国家发改委要求,抓紧制订各垄断行业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定价成本构成和审核标准。
C.教育部发言人说,高考作为一个选拔性的考试,它所要选拔的是综合能力最强的那些人接受高等教育。
D.世界原油价格下调了,据中国海关周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10月原油进口与去年同期比较,同比下降3.8%。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生态区需要准确“定位”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丧失、沙漠化与沙尘暴、酸雨等生态环境问题也在加剧,威胁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也面临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生态危机不断加深的困境。事实说明:我们的发展和资源开发方式还与生态学规律相背离,人与自然还不能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现代生态学研究表明,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所必需的水资源和粮食、肉,奶、鱼等食品以及棉花,油料、木材等物质材料,生态系统还具有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维系着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球生命环境。联合国在全球千年生态系统评估中,把生态系统的这些服务功能归纳为四大类:一是产品提供功能;二是生态调节功能;三 是文化服务功能,包括生态系统在自然景观、美学价值、文化多样性的形成、音乐、诗歌等创作灵感产生等方面的作用;四是生态支持功能,包括生态系统固定二氧化碳生产有机物质、释放氧气以及提供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场所的功能。
当前我国以及全球所面临的生态问题与危机的实质就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损害与削弱,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具有前所未有的改造世界、改造自然的能力,但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依赖性的认识,远落后于我们改造自然能力提高的速度,导致许多先进的科学与技术,如农药等化学品的合成生产技术、大规模森林采伐和资源开发技术等不幸地成为破坏我们生存环境的工具。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燕、赵、吴、楚)四国为一,将以攻秦。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群臣莫对。姚贾对曰:“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带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
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①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