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100字,共24小题。按新课程标准考试设题。
2006-2007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卷
本试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别、姓名和学号写在答卷的密封线内。
2.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3、收卷时请将答题卷与作文卷分开收。
一、古诗文阅读(共38 分)
(一)、名句名篇填空。(每组中任选一题,每空1分,共6分)
1.①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②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李商隐《锦瑟》
2.①臣密言: ,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② , ,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3. ① “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这首歌化用了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古代有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说坏事虽小,也不能因为小就去做,干多了就会变成大坏事;好事虽小,也不要因为它小就不去做,再大的好事也是从点滴开始的。
(二)诗歌鉴赏:(12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4—6题
(甲)凉州词 (乙)从军行
王翰 王昌龄
葡萄美酒夜光杯, 琵琶起舞换新声,
欲饮琵琶马上催。 总是关山旧别情。
醉卧沙场君莫笑, 撩乱边愁弹不尽,
古来征战几人回! 高高秋月下长城。
4.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诗。但是,它们的感情基调不同,甲诗___________________,乙诗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这两首诗都是多角度地描写场面,请说出其中的两点,并结合诗句略作分析。(5分)
答:
6.“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乙诗“高高秋月下长城”一句,谈谈你的认识。(4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
(秦)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①,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遂命名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李信奔还。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
王送至霸上,王翦请美田宅甚众。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王大笑。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王怚 中③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