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00字。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宁乡四中 李新辉 胡 健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走向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信息技术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的实现,让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一种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阅读、写作等语文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能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整合不能仅停留在工具层面上,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及教学模式,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从而推进语文教学的深刻变革。
【主题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建构主义 高中语文
人们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如果最直接的回答是教育,那么在信息时代,不要忽略了互联网。作为推进未来社会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网络和教育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但是在传统的教育理论背景下, 互联网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真正优势。近来年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新的可能,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在学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启示我们: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也就是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例如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便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理想的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更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信息技术不是一种辅助工具,而将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