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000字。
2006—2007学年三月高考语文模拟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编辑 言简意赅 菲薄 飞扬跋扈 B.广袤 文过是非 片断 入不敷出
C. 反响 不同凡响亟待 迫不急待 D.出奇出其制胜 精心 漫不经心
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现代化的北京城需要现代舞团,现代舞艺更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北京城,这已是无可 的事实。
②他们职业各异,经历不同,甚至素未往来,但对于文学的 兴趣使他们一见如故。
③人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他人与社会,个人的成功 靠自我努力, 靠社会支持。
A. 质疑 同一 与其说/不如说 B. 质疑 统一 不仅是/而且是
C. 置疑 同一 与其说/不如说 D. 置疑 统一 不仅是/而且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打开张韶涵的专辑,一如打开了潘多拉盒子,童趣的、魔幻的、绚丽的、惊奇的……音乐世界将会让大家的视听尽情畅游哦!
B.随着三甲短信票选的揭晓,历时半年之久,被外界称为“媒体盛宴、全民狂欢”的“超女”大赛终于曲终人散。
C.第一次听说要免除农村学生的学杂费,她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这是她当教师的伯父亲口讲的,言之凿凿,不容置疑。
D.新课程标准实验方案出台后,不少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理念还跟不上发展的形势,对课改认识不足,甚至格格不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法国国家健康研究所以及法国变态反应学联合会日前的一份调查显示,用美沙酮和盐酸叮丙诺啡等毒品替代物进行的戒毒治疗可以取得很好效果。
B.高速磁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C.当今社会生活中,信用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化的短期行为,它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使企业难以正常地成长和发展,对整个社会贻害无穷。
D.当克隆人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思考和广泛讨论,并尽快建立健全有关克隆人的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共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学派,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其学说一直统治中国思想界达两千多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通常流行的看法是,儒家的创始者是孔子。其实,“儒”的起源是颇为扑朔迷离的。
二十世纪70年代、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孔子是儒家创始者之说提出质疑,他们有的支持胡适在30年代提出的观点,有的则支持汉儒经师的“周代始有儒”的说法,纷纷扬扬,各抒己见。
其实,早在两汉时期,以司马谈父子、刘向父子、班固为代表的汉儒经师们,根据《论语》、 《墨子》、《周礼》等书,推测、判断出儒起源于周代的“王官”。他们认为,“儒者以《六艺》为法”,而《六艺》则是周代的典籍,是先哲“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所以儒家出于周代的司徒之官,其当时的职责是“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
唐朝的孔颖达则从《周易》、《左传》中受到启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儒”是“濡”的意思,儒家就是以先王之道濡养其身为宗旨的一个学派,在日常的处世交接中,讲究优柔。
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章太炎提出了又一种说法,认为“儒”之名出于“需”,在太古即已有萌芽。
胡适在儒的起源问题上是花力气最大的一个研究者,他在近20年的时间中一直在著述里谈论这个问题。经过反复论证,列举大量材料,他将儒的起源时代确定为殷商代。他认为,“儒”字的原义是柔、弱、懦、软等等意思,“儒”者是“殷代的遗民”,是殷民族里主持宗教的传教士,此宗教以拜祖先为主。由于殷民族被周人征服,他们成了亡国之民的上层阶级。在困难的政治环境里,痛苦的经验教育了他们以谦恭、不抵抗、礼让等行为为美德,由此他们被取了个浑名叫做“儒”。胡适是这样阐述的:殷商的知识分子——王朝的贞人、太祝、太师以及贵族的多士在新当政的西周民族的统治下,过的虽然是惨痛的奴虏生活,然而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