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美——审美疲劳话题作文硬伤功利化写作
张卸清
[背景及内容提要]
随着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在社会上、校园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满分作文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随着《赤兔之死》的主题受质疑、《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涉嫌抄袭,人们开始理性地对待和全面地审视满分作文。本文旨在探讨那些各方面均出彩的好文章在立意、形式、主题、语言等方面存在的硬伤,以促进中学的作文教学更加严谨而科学。
[关键词]
审美疲劳话题作文硬伤功利化写作
还记得电影《手机》吗?操着四川话的费墨叼个烟斗煞有介事地为天下有婚外情的男人找借口说:“20多年都睡在同一张床上,的确有点审美疲劳。”这颇富男权色彩的四个字倒是可以解释很多种生活中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感觉,比如这高考满分作文。
还是先来看看具体的文章吧:
一只鸟在飞,它的母亲在某个目的地等待它。它只知道母亲在远方等它。它风雨兼程,急迫迅速。它需要到达。找到母亲时,它向母亲炫耀:“三天我飞了几百里,找遍了整个山林,我饥饿,我渴,我的羽毛掉了一大半。我觉得我很坚强。”母亲摇摇头:“你坚强,我承认。你这三天找遍了整个山林,但你知道这个山林有几条河流几个湖泊吗?”它摇头,满脸困惑。“孩子,太快的速度会让你错过许多美丽的风景。”
(2005年高考湖南卷《跑的体验》)
对于一只小鸟来说,能在偌大的森林里找到母亲已实属不易,怎么可以要求一个渴望见到母亲的孩子再有心情去关注路边的风景?这样的母亲难道不是太苛刻了吗?最后一句说教更是把孩子引以为豪的坚强的好品性给无情地否定了,可见为了扯上自己需要的观点,一个人说话可以多么的冷漠!
再看这段文字:
屈原的特立独行,宣告了与旧时代的决裂;李白天真单纯的执著,换来了“对影成三人”的沧桑;嵇康稀有的人格节操,葬送了那一片空灵与飘逸;岳将军“怒发冲冠”,只为伸张民族精神的正气……
不敢多想,更不愿多想,历史让我感到无奈地沉重。如此伟大的灵魂却寻不到归宿,只缘思想过于精深与突兀,既为他们击节叫好,又为他们不会变通气不过。但细细想来,位置的那么一点偏差便酿成了永久的失落,文人就应抛开世俗潜心研道,武将便应砥砺心志戍守边疆,政治并不属于他们,他们的天地是青崖白山。w
(《风帆指向灯塔》2005年黑龙江高考作文)
屈原的特立独行,李白的飘逸洒脱,嵇康的遗世独立,岳飞的怒发冲冠,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个性气质和人生态度。伟大的灵魂寻不到归宿,也并不是思想过于精深与突兀那么简单,每个人物命运的背后都有复杂而强大的政治之手在无形地左右着,所以“文人就应抛开世俗潜心研道”这样的话未免过于消极。既然如此,屈、李、嵇、岳用自己的生命与政治恶势力的斗争还有什么意义?在中国封建社会,哪一个文人不是和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哪一个时代不是用政治地位与成就衡量文人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大部分文人辛苦作诗为文进谏,人生的终极理想还不是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还有一篇非常典型的文章:
原来,抛开世俗的欲念能使自己的目光更加专注,让我们直奔成功,那种对前方成功的渴望,不是世俗中宣扬的急功近利,而是有的放矢;原来,丢弃世俗的观念能让自己的脚步更加轻快,那种奔跑中的自在惬意,不是世俗中叫嚣的随波逐流、自我放逐,而是欲擒故纵的机智……甩开世俗,轻松起跑,你将获得无穷的加速度,在起跑线上更快地升腾至蔚蓝的天空,尽览更加高远壮阔的景致!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在人生的轻松徜徉中,嗅着人间的芬芳。w
(《轻松起跑》2005年湖南高考作文)
在近年来的高考作文中,树起清高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