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60个字。
第11课《范进中举》
武汉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 汪启洲
教学目的:①理解文章内容,欣赏讽刺艺术。
②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总结归纳能力,口头表达等能力。
③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④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文章内容,欣赏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范进发疯的原因及文章主题的理解。
第1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作 业:见自测
板书设计:
略
时间 教学过程
一、 导向:
1、导语: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提问的同时亮出彩票)
是的,彩票!小小彩票,实在玄妙。现代社会,多少人凭借它而一夜暴富,改写了命运。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如果人们希望改写个人命运,实现一夜之间由不名一文,摇身一变为身价百倍,飞黄腾达的梦想,是不是也凭彩票呢?
(不是)
的确,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封建科举考试,凭“中举”才能实现。
板书:“中举”
于是,“中举”在下层知识分子之间,在社会和广大老百姓之中,导演出一幕幕人间喜悲剧。
提问:在我国古代,洞房花烛被称为小登科,有小就必然有大,大登科就是中举,就是榜上有名(一旦中举,会怎样呢?再齐读: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有一日春光暗度黄金柳,雪意冲开了白玉梅。那时节走马在章台内,丝儿翠,笼定个百花魁;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
更有甚者,是喜极而疯。有例为证:(插入例证:明末高邮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疯,笑不止。)
中举了,可人却疯了。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带着对封建科举的思索,我们的文学人物画廊中又多了一位典型人物——中举的范进。(板书:范进中举)
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见证封建科举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巨大威力。以人观社会,以人感受科举。
或:对联导入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十年窗下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穷居闹市无人问 富在深山有远亲。
2、揭示目标:
①积累字词
②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总结归纳能力,口头表达等能力。
③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 自学: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商酌(zhuó) 星宿(xiù) 狗血喷头(pēn) 带挈(qiè) 长亲(zhǎng) 行事(háng) 腆着(tiǎn) 兀(wù)自 绾(wuǎn) 轩敞(xuān chuǎng) 作揖(yī) 醺(xūn) 啐(cuì) 讳(huì) 带挈 桑梓(zǐ)
2、积累下列词语:
①俱各欢喜②拱手作揖③千恩万谢④尖嘴猴腮⑤不省人事⑥淋淋漓漓⑦喜从天降⑧今非昔比⑨万贯家私⑩唯唯连声
2、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又号文林山人,安微全椒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父亲吴霖起,是一个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吴敬梓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吴敬梓不善于治理家业,又喜欢慷慨资助别人,与朋友歌呼豪饮,父亲死后,不几年家产便变卖殆尽。他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到三十岁还没考上举人。家业荡尽,功名又无希望,被族人视为败家子,于是迁居南京,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生活相当贫困。由于科场不迂和家道衰落,使他饱尝了世态炎凉,逐渐认识了八股科举的腐朽糜烂,产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广泛的交流,长期同官僚、政客、名士之流的周旋,使他对官场的腐败,世俗的浅薄,儒林的堕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这一切使他胸中郁结了仇世嫉俗之情。安微巡抚赵德麟荐举他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他抱着鄙薄功名富贵的态度,托病拒绝了。乾隆十六年,皇帝南巡,别人都去瞻迎“盛典”,而他却“企脚高卧向栩床”,表示了对最高封建统治者的鄙视。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就是在作者这样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上写成的。
背景资料:在《范进中举》这节文字之前,有一段与范进有关的情节:一个同范进有着相似遭遇的儒生周进,一生在科场考了数十次,连个秀才也没捞着,受尽了困顿和屈辱,后来在一群商人的资助下,侥幸地中了举人、进士,做上了“广东学道”。当他主持秀才考试那天,见考场上有一个“面黄饥瘦,胡子花白,头上戴一顶破毡帽”的老童生,十二月天气,“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此人便是范进。不禁勾起了自己辛酸往事的回忆,动了怜悯之情,还没有阅完其他考生的试卷,就把范进取为第一名,并面嘱他一定要去参加选拔举人的考试。又有《文木山房集》。
3、感知内容:
①故事涉及到的人物(主要人物是?)
②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并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③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
家境——第一段结尾处、第二段开头、第二段结尾、第三段开头、第十一段结尾、补充
地位——连买肉的都瞧不起(联系范进中举起的艰难历程,出场时的描写,五十多岁的老童生,不读书考试不行吗?)、岳父任意辱骂到不敢打,连做过知县的乡绅也来巴结(为什么?预备官员)
本人态度——唯唯诺诺,老实巴交,对胡屠夫的称呼(岳父——老爹),发疯的过程(层次感)(为何如此?),很快与张乡绅打成一片。
他人态度(岳父、张乡绅、邻居))岳父:语言、动作、神态、行为(两次贺喜所送的东西)(前倨后恭)(细节描写,拿银子时的动作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