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须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力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育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4/25 20:48:3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280字。
高中语文课程须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力
建青实验学校   娄卫东
一、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力是语文学科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文化判断力”即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文化市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能够凭自己丰厚的文化积累与见识、品评鉴赏能力和敏锐的观察批判能力,准确的判别其价值取向的善恶、优劣和真伪,从而做出鲜明的选择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这种能力对于肩负着国家与社会未来使命的高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运用规范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并提高比较辨别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语文课程要完成教育的任务,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培养敏锐而正确的文化判断力,必须对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行引导,使他们学会辨别和选择,接受和吸收正确的、向上的、文明的精华,抵制和拒绝错误的、低级的、愚昧的糟粕,
“文以载道”,语文教学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社会性,尤其是其思想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育人”、实施德育,这就是“教书育人”的原则。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当前更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目前的校园,业已不再是一方静土,在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自私自利的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渗透和侵入面前,在各种消极、颓废的文化面前,辨别力差、可塑性强的学生很容易成为俘虏。像最近流行的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之类,就直接污染了学生的心灵,诱发他们背弃伦理道德,形成扭曲的人格。“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 “若不教,行乃偏。教之道,德为先。”如今的高中学生正处在十六、七岁这个年龄段,虽然早已告别“人之初”的童年,但心理学上称这一阶段为第二次断乳期,实际上这些孩子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其文化判断能力还较弱,这就更需要我们为人师表者意识到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在自己教好书的同时,利用师生面对面的课堂,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加强育人的工作。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说:“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 
 二、目前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文化判断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语文学科存在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倾向,学生缺乏文化积淀。
由于考试的压力,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十分重视语文知识技能的传授,而轻视学生情感、思想、价值观的培养。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 任何真正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是把个体的人教化为社会的人的过程,是通过社会的价值观念内化为学生的世界观的过程,是文化传递的过程。
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和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基础作用。要让学生既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可以说,文化积淀的深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也决定了学生文化判断力的高低。
2、语文学科中文化判断力的培养未能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