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10个字。
新课改教学三问
于强
摘要:课堂教学是新的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新课程的课到底应该怎么上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都在进行着不同的尝试。在新课改中,由于理解的偏差,往往出现一些误区。本文以教学实践为依据,针对新课改教学中存在的三大误区提出疑问,即课堂气氛越“活”越好的误区——为活而活,脱离教学目标;教育目标的预设和生成问题的误区——有的过分强调生成目标,跟着感觉走,而最终脱离目标;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的误区。总之,评价一堂课上的好不好,不能只看表面形式,还要看能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效果高不高。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 疑问 氛围 预设
课堂教学是新的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在全新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会发生重大变化,广大教师不约而同地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新课程的课到底怎么上?尽管许多研究人员和教师都在进行着不同的尝试,其中也存在着不少误区,新观念和实际的教学之间还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有一些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重形式,轻实质,热衷于摆花架子,这是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误区。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认识,提供几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供广大同仁借鉴和商榷。
一、课堂气氛:越“活”越好?
走进时下的课堂,我们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比过去热闹了,听有些教师介绍新课程的教学经验,说的最多的就是“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有人甚至认为课堂气氛活跃与否是区别新旧课程的一个显著标志,说什么课堂气氛活跃体现了教学民主、全员参与、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精神等新课程理念。于是,许多校园失去了往日的宁静,许多教师不敢轻易制止教学中的“胡思乱想”。于是,一堂课出现了三十多次提问,或者一堂课安排了八次小组讨论,还有的一堂课设计了十分钟录像,五分钟弹琴,八分钟表演,三分钟制作……特别是公开课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真可谓花样翻新,项目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