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2007届高三质量检查考试作文讲评
刘继强
[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哲理之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之所欲”便可“滥使于人”?
“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
做人坚持“行文”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就不会是“失败之母”?
人生,需要我们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
根据材料的提示,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走出哲理的误区”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可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情感等。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一、紧扣话题
走出: 不是思辨,不是辨析。
哲理的:不是随便一句话。如有同学写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顺其自然,听天由命” 这些都不是哲理。
误区: 哲理的错误导向。
二、紧扣题目要求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不能当成一句空话,必须有所体现。
三、好的立意和写法。
1、 选一条哲理,集中深入提示这条哲理存在有误区,探讨“走出哲理的误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综合谈走出哲理的误区,提示多条哲理都有误区,提醒人们正确对待哲理,避免被误导。
3、 不少记叙文、散文能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有更强的感染力,更容易写得有文采,获得高分。
四、好的题目。
别让“浮云”遮望眼 莫让哲理遮望眼 反弹琵琶出新意
离经叛道未尝不可 冲破哲理的樊篱 思辨哲理、完美人生
理性对待哲理
好的题目能巧用修辞、能让人看出文章观点、能让人看出是写的这个话题而不是那个话题,但不是直接使用话题。
五、存在的问题。
1、偏离题意
A、 不存在哲理,更谈不上走出误区。
B、另立炉灶。不是扣话题写作,而是从材料中自己得出一个论点,展开论述。如:有同学得出“万事还须思辨”“苦与乐的辩证”等观点。
2、结尾点题不当
文章开始写了按照一些哲理做事,结果出现了与意愿不相符的结局,对一些哲理有了新的认识,发现了许多哲理有误区,应走出误区,但结尾这样写:“作为新一代的主力军,我们要掌握好自己的方向盘,培养自己的处世能力,试图让自己养成了一种处事不惊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面对更多的挑战和磨难。”
这种结尾,不紧扣话题,去强调走出哲理的误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果偏到强调怎么处事上去,对整篇文章成不良影响,损失3-8分。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优秀作文改评:
成功并不难(52分)
沂水三中 高三七班 王岩
冰心曾说过:“墙角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想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牺牲的血雨。”
从小学起,老师们就谆谆告诫:“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于是,在人的思维线条上,成功总是与挫折、痛苦、奋斗紧紧相连。在这种思维误区中,有多少人面对成功望而却步,自甘平庸?但当你走出这种误区,你会发现,成功并不难。
很欣赏一句话:“把平凡的事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