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题,9900字。
淮安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四次调查测试
语 文 试 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30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编辑 作揖 舟楫 修葺 缉拿归案
B.诽谤 绯红 徘徊 悱恻 妄自菲薄
C.寥落 悖谬 屠戮 蓼蓝 未雨绸缪
D.黯然 歆羡 幽暗 喑哑 不谙水性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我们每个人都应厉行节约,锱铢必较,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
B.伊朗的一名外交官表示,对于美国政府的如意算盘,伊朗政府洞若观火,将予以最有力的反击。
C.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游览黄山之后发现它果然是秀色可餐,名不虚传。
D. 美国人朗恩·乔瑟夫耗时10年拍摄的《南京梦魇》引起轰动,美国煤体认为该片可与斯皮尔伯格当年的《辛德勒的名单》比肩接踵。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考试作文要求学生使用规范语言,对“我晕”“我倒”“酷毙了”“帅呆了”等新词酷语能否在考场作文中使用,会不会影响得分,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B.学校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C. 各省市交通部门未雨绸缪,在“五·一”黄金周到来之际,出台多种排堵保畅新措施,以防止出现大面积、长时间拥堵现象的发生。
D.“中国印”、“中国福娃”设计独具匠心,鲜明的中国特色、浓郁的传统风格以及时尚的现代造型令世人耳目一新。
二、阅读下文,完成4-7题。(12分,每小题3分)
加密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现有的各种密码,没有哪种是解不开的。现在常用的标准加密方式是用一串随机数字对信息进行编码。比如,用数字串“5、1、19、20”来加密英文单词“east”(四个数字分别表示单词中四个字母在英文字母表中的位置)。这种加密方案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从数学上来讲,只要掌握了恰当的方法,任何密码都是可以被破译的。更糟糕的是,这种密码在被窃听破解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合法用户无法察觉,还会继续使用同一个地址储存重要信息,损失就会更大。
就是最安全的公钥密码系统,一旦遇上量子计算机,也形同虚设。须臾之间量子计算机便能破译这种密钥。要是用量子密钥来加密信息,那就连量子计算机也只能望“密”兴叹了。量子密码术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加密方法,是密码编制人员追求的最高境界。主要是利用两种不同状态的快速光脉冲(光子)以无法破译的密码来传输信息。任何想测算和破译密钥的人,都会因改变量子状态而得到无意义的信息,而信息合法接受者也可以从量子态的改变而知道密钥曾被截获过。单量子态有两个特殊的脾气,使它能“守口如瓶”:一是根据量子不可克隆原理,未知的量子态不能被精确复制,所以人们不能像复制钥匙一样复制量子态;二是由于量子不确定性原理,任何试图对它“不轨”的举动,都会毁坏套在信息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