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20个字。
《农村中学语文探究性阅读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丰县和集中学 于光荣
一、 课题的提出
在目前的农村中学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现象。语文教学过多局限在“积累”的层面上,忽略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主要是受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没有把教学认识、教学发展作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加以研究,而是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储存知识为主,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究;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轻主动获取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以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忽视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活动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这种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阅读文本,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探究性阅读的提出,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语文教学,建构语文教学的课堂设计,强调学生对阅读课文的自主、研究和创新,对实现语文教学的知识、能力与人文目标,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教材中包含的未知因素,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既获得新知,又增长能力。
本课题开展的“中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提出的,它有如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农村中学语文探究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就是要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课程观和学生观,突破接受学习的定势,探索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