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20字。
泪 珠 与 珍 珠
安徽省绩溪中学 肖庭兰
教学目标:
1、体味文章蕴涵的情感和意义。
2.体味作者对忧患与苦痛、亲情与人生的探询、评判。
3.感受“泪”的深刻含义,热爱生活,体验人间真情。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文章蕴涵的情感和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的泪珠》,使学生进入一种情感境界。
二、作者介绍
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台湾中央大学教授。自195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散文合集《琴心》,陆续出版了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诗词、评论等著作数十种,其中散文成就最高。主要散文集有《烟愁》《溪边琐语》《琦君小品》《红纱灯》《三更梦当书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灯景旧情怀》等。
她的作品和“五四”时期冰心相似,多半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但她写出了新水平,营造了她个人的世界;她将童年演化成和提升为一种鉴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的价值尺度。
三、初步感知,确定学习目标。
播放乐曲,学生自由朗读
思考:(1)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读这篇文章的第一感受
(2)琦君写泪珠写了几种眼泪?也就是琦君从几个角度来写泪珠?
学生回答问题(1)
老师点评,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体味文章中蕴涵的情感和意义。
四、分析文章,体会感情
1.思考:找出文中写了几种泪,也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泪的。
明确:书中泪(书中写到的眼泪)、分离泪(骨肉分离的眼泪)、
亲子泪(亲子的爱怜之泪)、 奋斗泪(生命的奋斗之泪 )
慈悲泪(不为一己的慈悲之泪)、
感恩泪(为人类献身的感恩之泪)
2、分析“书中泪”
请同学快速阅读文章1-4小节,看看作者举了哪些书中泪
《小妇人》、冰心散文、《啄木曲》、《新安吏》
思考:不难看出,作者是从平时阅读的诗文中获得对泪珠的意义的感悟的,请问作者一开始就真正理解了泪珠的内涵了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明确:一开始作者并没有读懂泪珠的真正内涵,少女时读到的只是优美的语言,后来读到的只是修辞手法的巧妙,老师的点拨学生理解白居易和杜甫的诗句,作者对人生开始有较为真切的领悟,但还是没有领悟到泪珠的真正含义。
思考:这是为什幺?你能说说吗?
明确:未经忧患不知眼泪之真味
提示:马区夫人语: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含义: 人随着经历的丰富对人生有着越来越深刻的体会。
2、是啊,在大家被作者对“眼泪横流”的解释逗得发笑时,老师说了一句:“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作者当时不能体会,后来体会到了吗?找出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