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35张。2007年中考讲座,重点突出,图文并茂。约22220张。
吹尽狂沙始到金
——从06年中考语文命题看07年语文中考备考
吴清和(yzhwqh)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现在一谈到高考或者中考大家就会想到唐朝诗人刘希夷《白头吟》里的这句话。一年一度的中考正向我们悄悄走来,在此我也借用唐朝诗人刘禹锡《浪淘沙》里的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下句作为今天在这里讲话的题目。我想从去年中考语文命题谈谈今年语文中考备考问题。
作为06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人之一,我想先给大家讲讲06年中考语文的命题。
一、06年中考语文命题依据
2006年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域迅速扩大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也是我市逐步推进中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新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关键一年。05年扬州市中考语文为实验区和非实验区命了两套试卷,而2006年我们面对的是全面实施新课改,使用新教材的第一届考生,如何做好06年扬州市中考语文命题工作,成为一个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为此,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经过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确实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我市城乡教育发展并不平衡,农村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初中毕业生的语文水平相对滞后。据此,2006年中考语文命题的基本思路: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课书,进一步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加大中考语文改革的力度,突出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农村初中的教学现状,在试题的内容、难易程度及考试方式上尽量做到面向全体,以科学、合理的评价应届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水平。具体说来:
1、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江苏省中考命题评价报告;
2、依据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3、依据我市教研室编制的《中考指要》和《同步导学》;
4、依据我市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语文水平、生活环境等实际情况。
我们依据了《语文课程标准》,着力体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科特点,科学地利用六册教材,合理地发挥扬州市《中考指要》(可说是扬州市的《中考说明》)和《同步导学》的正确导向作用,着力体现扬州市教育局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设计了去年的这份中考试卷。今年中考,同学们用的课本与上届基本相同,因而命题也会依据相同,只是《中考指要》有了更新。
二、06年中考语文试题特点
2006年扬州市中考语文卷,坚持以“三维目标”为命题原则,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地方文化,体现对探究过程的查考,关注学生心灵,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情感价值观,较好地检测了新课程实施情况。具有以下特点:
1.依据“三维”课程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理念,也是目前中学语文教育正在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扬州市2006年的中考语文试题把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全卷的主旨,从而实现促进课程改革、服务于教育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