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咬《咬文嚼字》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9/7 16:15: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4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人教社《语文》“试验修订本”第二册选编了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的文章《咬文嚼字》,文章所显现的广博的知识,明净高洁的文风深深吸引了学生,但文中有些语句却存在较明显的问题。如此说来,并非想挑大师的毛病,因朱先生出生于清末,受具体语言环境影响,文章语言表达与现代语言规范有一定距离,实属正常,我们不能用现在的规范去苛求前人。但既然选来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范例,编辑是否应多一些考虑,是否也可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对原文作一下校正,使之更好地发挥语文学习典范的作用呢?笔者斗胆列出18处欠当之处,正确与否,求教于大方之家。<br>
一、标点使用不当<br>
1、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br>
2、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br>
3、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br>
例1中“把……改为……”内部不宜用逗号隔开,若认为句子太长,在“援例”后加逗号停顿较恰当。例2中“文学借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后的分号改为逗号较好,因这一标点前后的分句之间是分析解说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虽有在表因果关系的句中用分号隔开表示两层意思的情况,但在学生对标点知识了解不多的情况下,这样使用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例3中“王嫱、西施”是两个独立的带有各自相对独立含义的概念,不是直接引用这两个名字,分别用引号为宜。另外这里在列举时都是两个一组,即“美人”怎样,“才子”如何为一组,“谈风景”与“叙离别”一组,“做买卖”与“铅字排印书籍”一组,每组内用逗号隔开,组与组之间用分号隔开,看起来明晰、严整。可细想一下,这种分组是否科学呢?“美人”与“才子”放在一起很对应,“谈风景”与“叙离别”放在一起也马马虎虎,可“做买卖”与“铅字排印书籍”有何关联?放在一起确很勉强。这样看来,这里的标点也欠妥当,若列举的每个对象之间都改用分号,也许更合规范。<br>
二、用词不当<br>
4、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