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100字。
2007年金华一中高三语文(5月)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试
第Ⅰ卷(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这些年每听到亲友去逝的消息,总令我无比伤感,尤其是这回相儒以沫(mò)的老伴远行,对于我这个年已九十且神经衰弱的老人,真像天塌了一样。
B、那鼓声,如骤(jù)雨,如旋风,气势磅礴,振撼着你,使你惊异于击鼓人那瘦小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如此大的能量!
C、在广州混了几年的李鸣,这次回来搞起了房地产,开着宝马到处跑,俨(yán)然一个大老板,叫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D、走进白云观(guàn),庄致和见那道人骨瘦如柴,仿佛大病初愈的模样,却又目光如电,炯炯有神,心中不免暗暗吃惊。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生物都要新陈代谢,细菌又 不是如此。
②要完成这个课题的实验研究, 需要三年的时间
③翻开手稿一看, 所有的地方都用红笔改过,只有几处没有改动。
A.何尝 大体 似乎 B.未必 大致 几乎
C.何尝 大致 几乎 D.未必 大体 似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今年这一地区遭受了旱灾,部分农牧民生产、生活困难,当地政府必须重视减负工作,让他们得到休养生息。
B.辩论会上,辩手们纵横捭阂、广开言路,既表现出严密深刻的思维,又显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C.“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是虚生”,当游览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种乐此不疲、不愿离去的感觉。
D.对新教材的修订,大家已经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我想再补充几点,就权当抛砖引玉吧。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刘奶奶听说他被评为全国先进青年,不由得夸赞说:“我是从小看着这孩子长大的,真有出息!”
B.他俩表演的小品,总是想让观众抹几把感动的泪水,人们看得多了,不免产生煽情之嫌。
C.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洞察力,对其某些方面的喜爱,某些方面的憎厌,正是他形成自己的风格。
D.艺术家们为爱美之心所激发,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世界,来体现自己对美的认识,实现自己对美的追求。
5、标点符号正确的一句是( )
A、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的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B、“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C、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D、我们必须了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一项是
A、我国古代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春秋战国时的大量史料,记载了许多历史故事,文字优美,文学性强。
C、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学《林家铺子》《李有才板话》《农村三部曲》等。
D、世界名著《人间喜剧》《死魂灵》《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的作者依次是巴尔扎克、果戈理、烈夫·托尔斯泰、莫泊桑。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尽管人类活动对于气温的全面上升确实起了作用,但这种气候变化绝大部分要归咎于自然原因。他们对北半球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温度变化所作的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近来在一些报告中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解释是靠不住的。
报告的主要作用,担任华盛顿大学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大气和海洋联合所所长的约翰•华莱士说:“我们所作的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是怎样引起气候的短期变动的。反过来,这种变动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大部分是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引起的)可能引起的气候变暖的程度。”他告诫道,不能因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