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10080字。
总 分 核总分
结分人 核分人
常州市二○○七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三部分,共8页,计23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号一二三
(一)(二)(一)(二)(三)(四)(一)(二)
得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请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2.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得分评卷人一、积累运用(共20分)
(一)积累和运用(共14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我心中燃烧着代代相传的火yàn,它激lì我超越自己,我要使这团火燃烧得更wàng,向世界宣布我的出类拔cuì。没人能模仿我的笔迹,我的成果,我的推xiāo能力。从今以后,我要使自己的个性充分发展,因为这是我得以成功的一大资本。
(摘自《读者》2006年13期)
2.默写。(7分,答案不能重复)
(1)几处早莺争暖树,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2)按要求默写初中阶段学过的古诗文名句。(说明:6句中任选5句。同一主题的2个句子,可出自同一诗文,也可以不同,但2个句子的内容必须符合主题要求)
描写自然美景的2个句子:
富有哲理的2个句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美好愿望的2个句子:“ ”
3.名著阅读。(2分)
用一句话概括《格列佛游记》中一个有趣的故事,并写出主人公曾到过的两个国家。
4.语言运用。(3分)
常州是锡剧的主要发源地,但由于种种原因,锡剧已日渐衰微,运用下面材料,为“振兴锡剧”写一段鼓动性的文字。(不得照抄原文)
锡剧是华东地区三大剧种之一,有100多年的历史,270多个传统剧目。它植根于农村,在苏南地区极为流行。锡剧长于抒情,颇具江南水乡情趣,在表演艺术、音乐唱腔、舞台美术设计等方面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得 分评卷人(二)综合性学习(共6分)
5.长期游离于城市社会主体之外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建设中日益发挥出他们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工厂企业、餐厅宾馆、社区街道,到处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他们已成为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速他们融入城市的步伐,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常州市已创建和正在创建的“新市民”学校达数百所,青龙镇还为他们修建了“新市民”公寓。然而,对他们的称呼,却不尽相同。在2007年6月4日中央电视台3套播出的“共建和谐家园——心连心慰问农民工演出”专场晚会上,主持人称他们为“农民工”,此外,还有 “流动人口”、“外来人口”、“外来妹”、“打工仔”等多种说法。这些不同称谓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那么,给他们一个怎样的称呼好呢?说说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3分)
6.2006年11月13日开始,12集大型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出,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综合下面材料,说说“大国”的含义。(3分)
荷兰:国土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在三百年前,仅有150万人口,却将自己的经济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荷兰没有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