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00字。
把“1+1=0”变为“1+1≠0”
——谈谈引导家长当好第一任教师的一点体会
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 石漫东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孩子能否健康成长跟家庭教育有不可或缺的关联。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在校运会、中华诗词朗诵演唱联欢会等各项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活动中,有的家长总不顾孩子的意愿事先请了假,原因就是认为这些活动并不重要,甚至影响学习还是让孩子在家里学习的好。在学校里经过老师的引导、教材的学习,孩子对人生、对社会的一些问题有所思考,在家里想与父母交流,却总得到这样一句话,“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以外的事情别想那么多”。有些家长不顾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课外拼命的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送孩子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家长或亲自辅导,或陪读陪练,吃苦受累换来的往往却是孩子精疲力竭、学习兴趣索然。尽管学校里反复的进行“五讲四美”、“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等思想品德教育,但有些家长对日常孩子出现的“顶嘴”、“不孝敬老人”等行为熟视无睹,但当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养成习惯之后,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有的学生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玩的是MP3,戴的是精巧的发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孩子所感受的是家庭里周围的一切为他所有,为他所服务,在这个世界只感受到索取,没有体会到付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管理成千上万人的领导者,却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出现这些“怪圈”,究其所以就是家庭教育走进了一个个的误区。
凡此种种现象说明了我们的教育存在妣漏,亟需改变观念和改进方式。
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不然就会出现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走出校门消极教育一天,也就是出现教育上的怪式“1+1=0”。
如何消除这个“怪式”,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才能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不说其他因素的影响,单就我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谈如何引导家长当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一点做法,使学校与家庭成为教育的共同体,摆脱“孤掌难鸣”局面的。
一、引导家长“以身作则”,让自己成为榜样教育孩子。
随着社会物质和文明的发展,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已非昔日可比,影响他们的发展和成熟的因素已经变得相当复杂。旧传统中的“君亲父子”的关系模式已被彻底打破,唯父母之命是从的年代已不复存在。更何况进入中学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会对父母的言行加上个为什么。所以,教育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也好,家长也好,首先自己要先做到。正所谓“与其喊破嗓门,不如做个样子”。晓琳在上小学时,学习成绩还令人满意,进了中学,竟退居班级的中下层水平。父母感到问题的严重,立刻采取一系列措施:没收所有与目前学习无关的书,电视机掐掉天线,电话停机,请家教,定奖励,“威逼利诱”,可以说该用的不该用的办法都试过了。曾一度使整个家庭笼罩在灰色之中,到头来没有多大的起色。父母急啊,找我要办法。对于这样一位个性较强的女孩该怎么办呢——班里小娜的周记给了我启发:我的妈妈和奶奶关系一直不好,妈妈对奶奶的态度一直很冷淡。所以我非常反感妈妈常跟我说的一句话,“要多关心别人”。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不多关心奶奶呢!最近奶奶突然得病卧床不起,妈妈和姑姑的悉心照料使吃惊。前天晚饭后,奶奶突然被一口痰卡住,呼吸困难。当时只有我和妈妈在旁边,只见妈妈毫不犹豫的弯下身子用自己的嘴把奶奶喉里的痰吸出。看着呼吸渐渐舒缓的奶奶,我的眼眶湿润了,我一直错怪妈妈了——于是,我跟晓琳的爸爸说,“教育孩子只靠嘴是不行的,得有一定得行为做表率,要想方设法给她树起一个学习的榜样。”在这种心情的驱使下,晓琳的爸爸决心报考成人高考,自此自己也走上了艰苦的复习之路。渐渐的,各科任老师和晓琳的父母都反应她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有了提高,成绩自然也跃上了新的台阶。后来找晓琳谈心时她跟我说:“有一天夜里醒来,看到爸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