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70字。
让农村高中生尽情享用古典名著的琼浆
——引导农村高中生开展“红楼梦专题研究”的实践与反思
404502 重庆市云阳县凤鸣中学 陈绍清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农村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以“红楼梦专题研究”
为抓手,从专题选择、资源利用、合作交流、成果物化等方面,展示了研究性学习运作的合理规程。反思部份从教师角色转变的角度,深入探讨了研究性学习落实现代教育理念的途径。
关 键 词:农村高中生 《红楼梦》 专题研究 实践 反思
纲 目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过程
1、通读原著,概要了解内容
2、精选专题,深入研究精华
3、撰写报告,凸现文章亮点
4、汇报交流,物化研究成果
三、研究效果
四、研究反思
一、研究背景
作为一名农村高完中的语文教师和中心语文教研组长,我时常被这样一种阅读现状忧虑着:学生不愿购买、阅读精品报刊和古典名著,反而对留长发、染金发、烫卷发、上网吧、看言情小说等青睐有加。
据云阳县凤鸣中学“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调查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堪忧。在“每周课外阅读时间”的选择上,每周7个小时以上的,初中三个年段分别为7.41%、12.15%、2.16%,高一学生为5.1%,高二学生为5.06%。
不走进经典,不走进大师,不多让学生多沾书卷气,农村高中学生是不会有健全的人格、丰盈的思想及飘逸的才情的。如何让他们尽情享用古典名著的琼浆,让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滋养性灵,提升素养,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反思的重要课题。
在众多古典名著中,我以“红楼梦专题研究”为抓手,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了我的教研愿景。
二、研究过程
要让学生走进红楼,亲近红楼,产生“红楼情结”,需要教师巧妙的“煽情艺术”和精心的过程运作。
我在组织学生收看完由林青霞、米雪等主演的《金玉良缘红楼梦》之后,先借用重庆晚报2007年1月27日14版一篇题为《王朔复出语出惊人:现代文学作品统统不及格》的文章这样煽动学生:王朔认为,如果以《红楼梦》为标准的话,中国从现代到当代的作品,都毛病多着呢。不光是80后不及格,我们也统统不及格。且不管王朔的高论是否偏激,单就他挥之不去的“红楼情结”,确实令人感佩。
我深情地告诉学生:在当今浮泛的功利社会中,太需要用经典作品去抚慰人们躁动的心灵。《红楼梦》是一部充满无穷魅力和研究空间的小说,它所反映的主题、内容及种种艺术形式的运用,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空前绝后的。《红楼梦》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留下了太多的不解之谜,比如曹雪芹的身世生平究竟如何?他究竟如何又怎样创作了《红楼梦》?后四十回究竟出于谁之手?……这些问题都具有令人遐思、引人探胜的无穷魅力。此外,《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化的艺术经典之作,比之中国文学史上任何一部小说都具有蕴含中国文化精神的广度、深度与力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富有文化底蕴与智慧的一部长篇小说。
我多次激励学生:目前红学已成为一个较宽阔的领域,涉及的范围不仅有文艺学、小说学、版本学,还涉及哲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园林学、建筑学、绘画学、医学,就连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方面都大有研究价值。大家作为农村高中生,要打破研究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在高中阶段学会问题探究,能增见识,长能力,为今后升入高校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