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 约15700字,共3课时,有2个教学方案。
鸿门宴
教学要求
一 把握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 体会课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特点。
三 学习作者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四 掌握“因”“如”“举”“谢”“意”等词的意义,掌握课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和特殊句式的特点。
教学设计
教学方案一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
2.放录音,范读课文,准确认读课文。
3.诵读课文,梳理情节,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古代秦末农民战争中有这样一位领袖人物,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既有他英勇气概的写照,也有英雄末路的哀鸣,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他是怎么落入穷途末路的境地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鸿门宴》会告诉你其中的原因。
二、简介司马迁与《史记》。
突出《史记》的有关常识,如体例、类别及史学、文学价值。强调司马迁身遭凌辱、发愤著书的精神,鼓励学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要坚强。
三、简析时代背景。
抓住几个要点,不需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