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80个字。
新观念·新教材·新教法
——浅论初中古诗歌的教学法
从古至今,古诗歌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歌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而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古诗歌,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文学成就加深了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对古诗歌的赏析,还陶冶了他们的高尚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对中学生如何学习和赏析古诗歌发表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那么“诗也如其人”,了解“其人”那么也就能从侧面了解“其文”“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内心的情感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和掌握诗歌作好铺垫。了解诗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介绍诗人的写作风格。例如:我们曾经学习过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中有有一句诗写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诗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诗人的写作风格,充满想象,常采用夸张手法的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同是唐代的另一个诗人杜甫的写作风格与李白迥然不同,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介绍诗人的评价。如讲《使至塞上》这首古诗,就会浮现出那句描写大漠奇特壮丽景色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王维则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擅长写田园诗和边塞诗,他的诗被人们誉为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作,因此,他和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孟浩然齐名。
3、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如杜牧《泊秦谁》一诗中,先谈谈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当时唐朝已由盛传衰,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杜牧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异常悲愤,从而写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解读诗题
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举例如下:杜牧的《泊秦淮》:诗人在何时将船停泊在秦淮河岸?(夜泊)当时环境怎样?(夜色迷茫,“笼”)诗人的情绪是怎样的,是欢快还是忧愁?为什么?又如:杜甫的《春望》:诗人在什么季节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