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30字。
构建导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6年1月的第19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成人教育》的报告中,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强调了学习者通过自身的进取和努力,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只有学会学习,才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而语文学科正是一门基础学科,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的基础”,“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所以语文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语文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基础。
但是,当今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时代要求的现象。单就阅读教学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陈旧的“一言堂”、“问答式”教学模式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尤其是教育相对落后的山区学校更为普遍,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入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导学模式的基本构架及理论依据
为了改变我校语文教学滞后的局面,我们大胆更新教育观念,借鉴他校和名师的先进教改经验,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一种导学模式,即:课前学生按自学导纲进行预习,发现问题——课上质疑讨论,解疑——课后检测。用框架图可表示为:
布置检测题
检查预习,组织质疑讨论
设计自学导纲
教 师 活 动
应用已知,解题自测
反馈自学情况,质疑讨论
按导纲自主学习课文
学 生 活 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是辩证的统一。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