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感怀

作者:杜钦信  时间:2007/1/5 8:01:2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199
      我不敢说,现高二、七班是全校学习氛围最浓厚的班级,因为天外有天,班外有班;我也不敢说,全班六十人都在热火朝天地学习,因为至今尚有一人的意识还没在被完全转化。但有目共睹的事实是,现高二、七班这个班集体,学生为身处其中而自豪,家长为孩子的转变而放心,教师为教这样的学生而欣慰。要知如何成就今天之局面,其实无他,惟有识机预变,循循善诱而已。
  一树好班主任形象,形成感召力。
  我们都知道,班主任应该是学生学习上的引导,生活中的朋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有一个心理环节被忽略,那就是被人敬爱殖民地受人畏惧的有机结合。所以,我们不难发现这亲的两极现象。一是有的班主任极其威而严,学生都畏而远之,班级表面很平静,但学生一有机会便“铤而走险”悍然抗“上”;二是有的班主任宽和,学生随时随地都与班主任“打”成一片,班级看起来极其和谐,但学生的言行流于随意,违纪现象也随之不绝。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的表现要么抵触,要么散漫,都有不能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学习的自主性。
  我就是汲取了这样的教训,而重新塑料造自身形象的。具体的方式是,采取“洗脑式P灌输与付诸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树立自己爱憎分明、宽严相济的形象,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几个“要紧”与“不要紧”,那就是,学习成绩的高与低不要紧,要紧的是你是否在学习;学习中存在失误不要紧,要紧的是你能否从中汲取教训;常规管理中被扣分不要紧,要紧的是你有否勇气去主动承认,去改正。
  每一个学生都很清楚地知道我这个班主任的特点:只要自己爱学习、会学习,不论“优”“劣”,都是老师的好学生,学习、生活中犯错或失误,只要能大胆主动承认、分析,依然是教师眼中的好学生。
  说实话,每一个学生都害怕我,因为我不会原谅他的“屡教不改”;每个学生都很敬我,因为我会原谅他的“迷途知返”。每个学生都知道我是“古板”与“宽厚”有机结合的代表。因此,每个学生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爱学习甚至会学习的形象,以赢得老师与同学的尊重。
  二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沐浴关爱的阳光。
  我的治班原则素来是,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是平等的,学习中,生活上。
  我崇尚一句话:天底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在不会教的教师。
  既然家长们把孩子送进五中来接受教育,那我们就义不容辞地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平等看待每一名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度不少,因为我们教师也是个凡人,也有自己的喜怒衰乐的取向标准。因此,在管理班过程中难免用“功利”的眼光去亲近或疏远一部分学生。以前我也常把“优生”“差生”放在心中,挂在嘴上,现在不再这样了,因为。我曾经是“差生”的家长,我深知“差生”家长之苦,“差生”之生的痛;我也深知每一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的迫切之情,尤其是那些“屡败屡战““屡跌屡立”的所谓的“差生”,现需要得到老师的扶助,同学的尊重。
  为此,作为班主任,必须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学习权利的平台。
  1不按成绩高与低排位,显眼的所谓好的位置尽可能安排给需要被老师承认、被学生尊重的学生,让其感受到老师的“不离不弃”。
  2鼓励成绩不理想(注意一点的是,我很少说“成绩差”,更不说“学习不好”之类的词,因为它们与“成绩不理想”这个词的内涵与外延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的同学消除顾虑,打消自卑的念头,主动尝试与老师与同学交流探讨的成就感,从而准确找出自身与他人之间存在差距的根源,进而自发地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提高自己单位时间内的效率。
  3善于在点滴间发扬学生的闪光点,可以是学习学科中的,也可以是日常行为炽的,只要有闪光点,我肯定会大张旗鼓地发扬,以激励每个学生的斗志,同时肯定会在私下与该同学进行交谈,肯定其成绩,指出其仍存在的不足,明确下一步的改进内容,提供改进的参考措施,最后肯定也不会忘记一点,那就是嘱咐他一定珍惜现今的进步,切忌骄、躁。(也就是抓反复,反复抓)。
  4与其他任课老师联手,上课多关注更渴望进步的学生,默契为:上课内容的难易与进度顾及到百分之八九十的学生的接受能力,课下多倾听学生的反馈,检查多注意涉及面,力争在每个教师的学科,无缝涵盖到每个学生。
  在这样的平台上,每一名学生都怀有感激之情,都以此感激作为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习成绩的源动力。因而,现今的高二、七班师生关系极其融洽,即使被老师批评几句,也没有任何抵触情绪,相反,会感激老师对他的关爱。你说,这样的班级谁不喜欢?
  三宏观调控,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与自控性。
  我不否认班主任时时处处靠在班级中能够有效控制班级的说法,但我反对死靠严逼的做法,因为我始终相信一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学习的主动性,靠“靠“而“逼”,见效是微弱而苍白的。惟有班主任的宏观调控,放发展空间于学生的措施,才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控性,至少我所任的班是这样的。
  正因为我的“威”,学生会时时处处告诉自己要规范自身的行为,要进取积极,“不敢”有过失;正因为我的“信”,学生会主动管理好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不好意思”有过失。
  因此,我可以不靠在班级中,但学生的动向我可以了若指掌,因为每一名学生出现问题与疑惑时都会主动找我沟通交流。
  一个良好甚或是优秀的班集体的形成,不是靠出来的,而是管与导出来的。相信这不是谬论!
  我看到了太多令人捻的现象。有的班主任起旱贪黑,牺牲身体,似乎班级的管理是一场体力劳动,结果,学生当着班主任的面,静若止水,那深藏着的“波涛”就会俟老师丝毫疏忽之机而大振,班级之内各种不尽如人意之事,摁到葫芦起来瓢,使得班主任捉襟见肘,焦头烂额,怨声四起。其实怨就该怨自己没有清醒地意识到班级管理是一个斗勇斗智的心智性劳动。要管理好这个班集体,必须知道的是:你是与人打交道,而不是操作机器,故而需要灵活;你管的是学生,而不是看管犯人,故而需要温情;你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引路者,故而需要宽广的胸怀与高屋建瓴。
  教师的人格魅力与作为班主任的职责魅力可以影响学生的发展。我面对新集体的时候,常会这样去做:
  1“洗脑换心”式的班会宣讲,就成人成才之要,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班主任的喜怒衰乐。就我而言,我的班规很简单,就是“学习”。但也很实用,因为不学习,不想学习就是违规。
  2不急不躁,静观其变。先是善意提醒,扼杀过失萌芽;再是批评教育,在适当的时机“杀猴儆鸡”,以树我威。
  3以爱子之心爱每一名学生,走进其生活,关怀爱护,以申我信。
  经过“累身—累心—神安”的阶段,逐渐就可以形成威而不严,爱而不溺的独特感召力。可以调查验证的是,没有一个学生不怕我,同时,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我,最终效果是没一个学生不想学好。
  虽说此文是应学校的要求而为,但我郑重表明,此文不宜为参选之文,原因有三:
  1此文语气激切,却很恳直率真,不易为人接受。
  2此文观点不落窠臼,但有哗众取宠之嫌,易有自矜骄夸之过。
  3此文是我个人之片面心得,可能不适用于全体。
  行文至此,我仍有不安。
  1如何尊重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规律,如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2如何大而无私,视学生为家人去关爱。
  3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消除懈怠。
  如此等等,诸多问题,当务之急,五中发展,学生为要,学生成长,教师为要!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