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务实的“草根”情怀积极推进校本教研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0/22 12:25:5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910字。
以务实的“草根”情怀积极推进校本教研
苍溪歧坪中学       付显华

可以这样说,如今学校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不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下现象可以说比比皆是:理论学习——零打碎敲摘抄杂志;评课活动——教研组的少数教师如蜻蜓点水般不痛不痒的发言了事;教材研讨——摘抄网上现成的分析材料甚至不加整合,发言时经常出现“意见雷同”;集体备课——一人写好教案,在小组内念一遍,课上完,任务也就随之完成;教研活动——集体聚聚餐,拉拉家常等等。这些现象在我们学校也无一例外的存在着。作为苍溪县首批校本教研基地学校,在切实履行自身职责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进行反思:校本教研作为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作为一种研究的价值取向,已经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但为什么这种基于学校和教师自身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教学情景中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模式,却始终引不起广大教师的兴趣呢?通过认真的梳理和分析,我们认为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教师参与教研缺乏内需。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没有专业成长的需要。由于学校处于农村,教师忧患意识不足,惰性观念有余。中老年教师固守经验,觉得没有奔头,发展是青年教师的事,所以参与积极性不高,同时这种情绪也会感染年轻教师;青年教师能力各有差异,埋怨环境多,苛求待遇多,动力自然不足。林林总总,造成教研氛围不佳。
2、教师参与教研缺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引领,而我们学校单纯依靠自身资源难以对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之间水平差距小,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长期在同一水平徘徊,不能获得长足发展,再加上对教研的理论价值认识不够,久而久之,教师便将教研活动作为一项任务来对待,使教研失去了“研讨”与“发展”的本意。
3、教研形式陈旧单一。每次教研活动,不外乎就是教研组长要么组织读一篇文章,要么贯彻学校工作,要么听课评课。集体备课,教材研讨更是流于形式。即使有一些“创新”,也仅仅是一些作秀的排场而已。
自2003年学校教科室成立以来,我们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定层面的反思:学校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有代表本校水平的研究课题和科研成果,取决于领导、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教育科研的目的不在于写论文,不在于对已有的成绩进行包装,它应追求如何从根本上提高本校的教育生产力,也即是有力度地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于是乎,“草根”意识与校本教研不谋而合。有一种说法叫“合群之草,才有力量”,正是团队合作重要性的形象展示,也是我校校训“和谐”为首思想的生动诠释。凡此等等,促使我们以务实的“草根”情怀,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和盘托出,以期抛砖引玉。
一、明晰工作思路,诱发教研内需,辅以“草根”明媚的“阳光”
我校教研以“四个一”作为工作主格局,即一个方向——坚持“科研强师,科研兴校”的办学方向,一个龙头课题——市级课题《学科课堂探究性学习研究》,一个核心——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并主动发展的学生,一支队伍——以学校教育骨干为主力军的不断强化提高各方面素质的教育科研队伍,重点突出“三抓”。
1、抓方向,明确我校校本教研的目标。我校是一所有50年办学史的老牌高完中,教学软硬件设施和资源较之县城学校有一定差距,如何做到避短扬长,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抓好课堂教学,如何根据学校三、四类生源的实际,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较优化的教学设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如何集中学科组内教师智慧,合力攻关弱势学科,如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