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心理协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0/25 6:43:0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770个字。
山区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心理协调
祁东县洪桥镇一中  王君奇
目前大多山区中学语文教学因为诸多原因大多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不能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实施探究式教学。本人在实践中领悟到:只有充分地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做好师生心理协调,铸就师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很好地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现根据山区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心理特点分析,谈谈心理协调的方式。
一、山区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特点。
      1、教师课堂心理特点:
     山区教师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紧迫感,没有探讨适合山区中学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设想,教参成为教学的主要工具,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心理的极化现象,表现为机械记忆的相对优势和能力上的绝对缺陷,以致学生学习心理的不平衡。有些语文教师因为年龄偏大,从教时间长,传统的语文教学法驾轻就熟,难以挥之而去,对探究式学习抱有成见,牢骚满腹 ;对于从教时间较短,经验不够丰富的年轻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热情很高,但是如果课堂教学没有出现预期效果,便心灰意冷,毫无激情;还有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因为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开展进行探究活动,埋怨条件不成熟。
      2、学生的心理特点。
      山区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它特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年龄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和城镇同龄的学生相比,山区中学生有明显的心理发展迟滞迹象。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发展特点伴随着个性差异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思维定势,思辨能力差,保留着农村的幼稚习气,以及缺少独立思考的依赖心理,碰到困难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他们对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显得六神无主,一头雾水。有些学生因平时语文老师的误解、冷漠、粗暴而消极,甚至产生抵触和反抗情绪,对老师的探究式学习抱有偏见,嘲讽,不合作,甚至还从中捣乱。
    二、山区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协调。
      山区中学要实施探究式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山区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探讨和研究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心理。新课标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教与学的配合需要处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山区中学生的心理缺陷要得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