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80字。
千万不能做生活的看客
□李绍全
[缘起]
一次作文讲评课上,针对同学们的作文缺乏生活感受和体验的难题,我说:“作文,就是写浸润了我们思想感情的生活。所谓‘浸润了我们思想感情’,就是用我们的心去感受生活。”一位同学说:“关键是要有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的生活。”不少同学对这位同学的意见表示赞同。我立刻悟到问题的症结:这些同学分明是做了生活的看客。看客有的可能只是欣赏,缺少责任。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于是一切都留不下印象,久而久之,自己密闭了生活的通道,阻塞了心灵之泉,沙化了写作的绿洲。
其实,谁没有目睹过明月高悬,谁没有领略过花儿争艳,谁没有感受过风儿习习,谁没有聆听过流水潺潺……
[用心感受生活的鲜活实例]
千百年来,月升月落,月圆月缺,它既引发了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无比惆怅,也牵动了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无尽情怀;既撩起了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田园遐思,也激荡了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祈愿。不是明月无情,全在作者有意。更有有心人,从月华中想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本——借鉴、创新,从而催生了妙文佳作。请看——
月亮也曾是个“贼” 周志鹏
月亮曾被无数文人墨客赞美过。月光明亮柔和,的确很美。但这光却不是它自己的,而是从太阳那儿“偷”来的
月亮从未自己发过光。
不错,月亮也曾是个“贼”,但人们并不恨它。嫌它,怨它“欺世盗名”,反而爱它,重它,写文章来赞美它。李太白“举杯邀明月”,苏东坡“把酒问青天”;边防战士思乡时也唱“十五的月亮”……难道人们真伪不分吗?不是。月亮的关在于它不仅仅充当了“反光镜”的角色。
阳光热烈、耀眼,充满阳刚之气,而月亮把它变得含蓄、皎洁,充满柔情。于是,人们便称之为“月光”,而不是什么“反射的阳光”。只有这月光,才会使太白“疑是地上霜”,如果换了“举头望太阳”,他决不会产生“低头思故乡”的情怀。月光有了阳光不可代替的价值,月光的地位也便得到了认可。
把别人的东西拿来赋予新的特点,也就成了自己的了。
所以月亮不是贼。
我们已被别人拿走了许多,现在,该是向月亮学习的时候了。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3.1-2期)
如果“用自己的心与生活的心碰撞”( 王浴海先生语),你就会真切地感受到飞瀑跳荡的脉搏,你就会深刻地领悟瀑布的精神所昭示的深刻人生哲理——人生当志存高远,自强不息,为理想奋斗不已,位尊时不忘下层人民,位卑时不忘追求,终生奋斗,乐观进取。请看——